揪出,证据确凿,定罪论处,一扫邪风,以正民氛,可谓大快人心。
可这依旧不够。
理论上公孙策凭借这一任的主簿功劳,可以减磨勘,两年内升为地方主官,然后任一届县令后,再得京师有份量的官员举荐,上达天听,才有资格被选拔入御史言官序列。
而这只是资格,正常情况下也是选不上的,毕竟竞争之人都是进士出身,除非做出特别漂亮的功绩,不然谁又比谁弱?
这种时候往往就是讲背景,讲靠山的时候了,历史上的吕夷简后来为什么能被称为权相,正因为他把持授官之要务,决定了官员的升迁,甚至不按升迁次序,屡屡破格提拔,结果范仲淹实在看不下去,弄了一幅《百官升迁次序图》,将吕夷简的行径堂而皇之地展示于众,然后范仲淹就被贬出去了……
就这么说吧,公孙策如今的资历,历史上大权在握的吕夷简都不敢贸然提拔,毕竟还是要讲究讲究的,不能做得太过,但现在情况特殊。
首先这四个职位是初设,尚未形成惯例,其次太后有言,有鉴于曹利用之前的风波,此番选贤才任要职,朝堂资历为次要,才干为先!
“问题是如何展现出才干呢?”
“每个能考上进士的臣子,都认为自己才华满腹,每位举荐他人的高官要员,也都能说出被举荐者身上的各种优点,终究要办实事……”
让吕公孺去隔壁学习,狄进稍作沉吟,写了一张便条,招来林小乙:“去雷家,送到雷濬手上!”
林小乙接过,想到近来家中事宜的安排,请示道:“阿郎,是不是让十七公子去?”
狄进道:“不,你亲自去,亲手交给雷濬!”
林小乙明白了:“是!”
雷濬没有很快出现,到了第三天晚,才赶了过来,呈上一份案卷:“近来地方上的要案迷案,都在这里了!”
“明杰,辛苦了!”
狄进接过案卷,翻开细细查看。
随着皇城司的部分职权被裁撤,在外察事的联络关系,全部被转到了机宜司,比如并州雷彪,他如今已经算是机宜司的下属。
而这些地方上的地头蛇,一部分即刻来信,表示顺服,至少是表面上的顺服,一部分好似山高皇帝远,依旧对京师的机宜司不作理睬。
所以手中的这份案卷肯定不齐,但也应该能找到所需的案子。
眼见狄进安静地阅览,雷濬等在旁边,嘴唇轻颤,有些欲言又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