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转变。
自从女皇陛下临朝,夺取儿子皇位,以威制天下,启用娘家卫氏、狠辣酷吏与阴阳家练气士,大力清洗朝堂,改乾为周之后。
“河清海晏”了太久,狄夫子已经好久没有见到这么勇敢无畏的年轻人了。
竟敢提前备棺,冒犯圣颜,顶撞公主,指桑骂槐,把这母女俩一块儿骂。
既然卫氏欲利用欧阳良翰攻击长乐公主,往保离派大臣们身上泼污水。
那他也借欧阳良翰之事,来个投石问路。
狄夫子要瞧瞧,眼下坐稳朝堂多年、自觉法统已经稳固的女皇殿下,是否开始重视起身前身后名了,考虑所谓的“千古圣名”。
好大喜功的帝王,大多是爱惜羽翼,哪怕明面上的。
最后的结果是,在天下士林的沸腾、与洛阳城民意的广泛同情下,女皇陛下虽大怒,却最终压住了杀心,
后来,反而还利用长乐公主主动提出不杀、不给他名垂青史机会的理由,顺驴下坡,未杀欧阳良翰,
并且还名义上给了他升官,驱出了京城。
看来陛下终究是已年迈,开始意识到某些身后事与身后名了。
而此前所做的种种冷血之事,也开始在尽力粉饰,
近些年来,对太平盛世的广为歌颂,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
她是在努力效仿太宗英迹啊。
狄夫子叹气,摇了摇头。
不管如何,洞明女皇有如此心迹转向,关于某些此前提都不能提的话题,他可以开始缓缓推进了。
如此看来,欧阳良翰谏告长乐公主的事件,利弊交加,确实算是效益挺大,虽然这位年轻人也算是歪打正着。
不过,狄夫子不太喜欢,一个只会明辨是非的年轻人。
因为躺下什么也不干,只明辨是非,易;
而站起身,起而行之,去办实事,难。
况且有时候,明辨是非也很难,
这连圣人都不一定辩的明白。
他年少读书,阅览万卷,发现明辨是非这件事,简直难倒了古往今来的无数英雄好汉。
可它又像一味容易上瘾的大补药,令年轻人激动万分,最后只会成日明辨是非,荒废了正业。于是他年轻时就立志,不能做一个只会明辨是非的所谓清官……
书房窗外,一片树林齐齐攒动,哗哗声传入屋中,拂起了胖老头手中信纸的薄角。
狄夫子看了眼案上随风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