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点15分,所有镜头都已经剪好。
浅间将上下两部合并到一起,下载了iZotope、Animation Composer、Arctime等音频处理、调色、字幕等相关插件后,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统一调好了电影的音轨和色采,并为电影加上了日英双语字幕。
除了片头动画、片尾和特效部分这些部分需要驹场使用魔法补充,这部电影算是基本完成了。
浅间将桌面上二见给他泡的绿茶一口气喝完,用2倍速静静看了一遍他和她们的作品。
这部66分钟时长,接近30G大小,只花了7天筹备、5天拍摄的片子,乍一看一点也不粗糙。
每一个镜头,都充满着日式精致的美感。
人设在前三幕和独角戏里逐步立起,意识流的碎片化叙事,没有对整体剧情造成割裂。
大导演不死川或许真的是光之神的选民,她把光当做了最好的构图工具。
在大量三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框架式构图的镜头里,没有哪一场光,不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的。
自然光、人造光、硬光、柔光、顶光、侧面光、逆光每一笔每一束光,都令人目眩、沉醉、神往。
连晚期强迫症患者看了都会大叫一声爽,浅间自己就能证明这一点。
可以说,作为艺术大师【L .活水】,她创造的光影梦境,散发着类似维斯·安德森执导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美感,又有着古斯塔夫·德池以爱德华·霍珀的13幅画为线索拍摄的美学电影《13个雪莉:现实的幻象》的痕迹。
联想到一个月半前,不死川在Midtown的霍珀风格画展,浅间读懂了不死川的意图。
这不是刻意在玩风格。
而是在高饱和度、高对比度的现实主义油画质感的电影中,上演一出苍白的可笑的荒谬的魔幻的悲剧。
这正是一种通过对比刺激,引发人放空思考的拍摄手法。
传统日系青春片,画面暗部习惯偏蓝或者偏青。本来为了青之文学的青涩文艺感,想要将电影整体调成蓝紫冷色的浅间,在理解了大导演不死川的调色逻辑之后,自动将自己的上半部电影调色参数全部向不死川对齐。
如果不是大明神的临时赐福,以自己那平庸的初级剪辑水平,这部作品只会被他糟蹋。
所幸,没有给她们拖后腿。
丝滑的画面,唯美的转场,治愈系的调色,还有时不时调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