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远航舰队幸存的舰船采用电磁静默方式,只要距离足够近,仍能探测出其微弱的电磁反射信号,况且,对于人类的星际舰船或飞行器,其电磁反射信号都有相对应的阈值范围,搜索它们并非难事。
行进了大约30分钟,运输飞行器探测到了距离其约3万公里的右侧星域出现了一股强烈的电磁反射信号,进一步探测得知,该信号源并非来自于远航舰队所属的任何一艘星际舰船或武装护卫飞船。
根据与之前所探测到的泰伯星人星际战舰残骸的电磁反射信号作比对,刘翰洋断定,该信号应该来自于泰伯星人的星际战舰,又根据其强度等特征判断,大概率应该是其星际战舰的残骸聚集体,也就是说,泰伯星人的几艘星际战舰遭到了攻击,且攻击是毁灭性的。
几分钟后,运输飞行器抵达了相关星域,在距其约5000公里时,机载电磁探测装置发出了更为强烈的电磁信号,所探测的信号由点状结构发展成了绵延2000余公里的螺旋状结构,其中心的电磁信号更为强烈。
令刘翰洋等人感到惊讶的是,位于螺旋状电磁反射区中心的电磁信号,无论是其强度,还是其结构,竟然与之前所截取的电磁漩涡的信号完全匹配。
根据绵延2000余公里的螺旋状电磁反射区的信号特征,刘翰洋等人得出结论,泰伯星人的那三艘星际战舰应该是遭到了另一个电磁漩涡的攻击。
真相很快被揭开了,当运输飞行器抵达电磁反射区附近后,展现在众人面前的除了一个硕大的电磁漩涡外,还有一团围绕着中心旋转的、呈螺旋状的舰体残骸阵。
根据残骸的数量和舰体部位判断,这些舰体残骸来自于泰伯星人的三艘星际战舰。
泰伯星人所剩的三艘星际战舰遭到了团灭,袭击者正是位于残骸中心的那个电磁漩涡。
与之前所见到的电磁漩涡一样,眼前的这个电磁漩涡其能量和亮度也呈逐渐衰减的趋势,其周围呈螺旋状的舰体残骸不断被吸积进电磁漩涡那个明亮而炙热的大洞内。
此外,螺旋状的舰体残骸的内外速度和残骸大小也并不一致,越靠近电磁漩涡的残骸其速度越快,体量也越小,反之,在螺旋状的舰体残骸的外围,其速度明显变慢,体量也越大。
甚至在其最外侧,竟然发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它是泰伯星人星际战舰的一部分,根据其舰体结构分析,它应该是舰艏部分,只不过被电磁漩涡从舰体中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另一部分却不知所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