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贵的要死,动不动几十几百美元。以至于学校里的旧书生意非常红火。
‘圣光’还生产用于电脑的‘光驱’,专门给技术人员提供廉价的知识信息。现在的硬盘容量太小,一张光盘可以存下一座小图书馆,搜索便捷性太强了。
就靠解决用户的种种痛点,VCD在全世界都开始受到欢迎。‘圣光’不单单在美国销售,它在世界各地都在倾销,赚取巨量的超额利润。
在东南亚,在中亚南亚,在东欧南欧,在非洲南美,在这些法规不健全的地方,VCD完全畅销无阻。
因为可以赚取外汇,‘圣光视听’在各省的工厂干脆减少了对国内的供应,专门出口。此举不但不受责怪,反而被大加赞赏。
可这东西在欧美日等地的遭遇就不同,从一开始就受到执法机构的打击,可越调查越发现背后的水很深。
所有经销商提供的海关进口文件完全以假乱真。除非到海关去调原始档案,否则没谁能轻易分辨。
美国海关一开始认为己方出现内鬼,海上缉私人员也想方设法追查走私路线。但调查人员很快发现‘圣光’不亏是一家搞走私起家的集团,死活查不到他们的走私路径。
凭借职业敏感,布拉顿认定这是个大新闻,背后肯定有能掀起惊涛骇浪的内幕。可调查了几个月,这位《时报》主编也没获得什么突破性进展。
通过伪造各种进口和运输文件,‘圣光’93年在美国至少卖掉了十万台VCD和五百万张盗版光盘。而这仅仅是‘圣光’目前半个月的产能。
礼物拆了一半,布拉顿觉着索然乏味。他坐下来翻阅手头的《圣光经济周刊》。这本刊物目前已经出多国语言版,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周刊》的93年12期上刊发了‘圣光视听’的年末销售预估和下一年的生产张望。这家子公司在大洋彼岸建厂的速度极快,短时间内构建起强大的生产能力。
根据公开报道,‘圣光视听’在93年卖掉了一百万台VCD,已建成十二条生产线,年产能达到一百五十万台。公司打算在明年将产能提升到五百万台。
至于VCD盘片产量,杂志上没说。但布拉顿自己预估,‘圣光’暗中销售的数量很快会突破每月五亿张。
这个数字来自于近期日韩化工品中聚碳酸酯的出口增幅。
“绕过各国监管,直接把商品卖到最终市场。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布拉顿主编已经安排多名资深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