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是效率提升带来的低成本。
即使有地方保护主义,也保护不了低效率的散户,规模化养殖必将加速成为主流。
在齐政眼中,国内生猪养殖行业正处在集中度大规模提升的历史性进程中。
“从小规模散养的原始粗放到大规模工业化的技术管理,后发优势下,养猪行业正在从史前时代快步跨入科学时代。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开始冒头的大型养殖企业。”齐政如是说道。
……
与此同时,齐政口中的那些开始冒头的大型养猪企业,更加关注发展势头更猛的嘉谷农牧。
在越省。
温氏股份最能体会嘉谷农牧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的分量——就在越省边境,主打市场又是珠三角地区,当然无法忽略。
早在97年,“养鸡大王”温氏股份把养鸡的模式搬来养猪,率先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后来的众多大型养猪企业,也大多沿袭了这种模式,不过在规模和品控方面都远不及温氏股份。
这种模式下,企业负责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等技术密集型工作,农户负责育肥,享受保底利润,将生猪按统一价格销售给公司。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农户既可以获得饲养费,又无需承担饲料、仔猪、疫苗等费用,风险大幅降低,合作热情高涨。企业则无需承担猪舍等固定资产投入,轻资产模式下扩张很快。
截止目前,温氏的养猪规模已达到年出栏四百万头,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养猪龙头,而且每年还以极高的增长率在扩张。
不过也正是因为与嘉谷农牧的发展模式不一致,温氏更多关注的,是嘉谷农牧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以及国内首个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投入生产后,对越省猪肉市场的冲击。
而另一个主角,对嘉谷农牧就不仅仅是关注了。
在豫省。
早在03年,38岁的秦营林就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栏目。
当时,靠着养猪,他已经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了。
论养猪,他是专业人士。更重要的,是他真有热情——给猪做直肠截除手术,他用手一点点往外掏猪粪;设计砖拱结构的猪舍,使造价降低了90;带领团队研究降低饲料成本的方法,每头猪饲料成本最高下降了上百元……
秦营林创立的牧原股份,一直坚持“直营制”的一体化养殖模式,坚持自繁自养。
但这种模式的问题也很明显前期资金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