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却背着最沉重的负担,跋涉着最艰难的旅程。”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段话了,但魏明现在深表赞同。
在他看来,骆驼可以说是造物主为戈壁荒漠定制的特殊生命,是阿拉鄯的神奇精灵。
据说阿拉鄯戈壁深处直到今天还有着最后的也是全国唯一的驼骑兵!正是有了军驼坚实的后背,边防子弟兵才可以自由驰骋在山沟子、沙窝子、沼泽地等边防线上的特殊地理环境。这些军驼都有单独的档案,定号管理、定人使用。
嘉谷营地也按照类似的制度照料管理骆驼群,在营地的所有治沙人眼里,这些情感丰富的骆驼是他们在戈壁荒漠上重建人类文明的最好伴侣,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当它们背着治沙物资和人员四处转场的时候,它们就是治沙人的兄弟;当它们为疲惫不堪的治沙人们提供驼奶补充能量时,它们带给治沙人的感受就是家园和归所……
没错,营地里的骆驼们不仅为治沙团队提供劳力,更“哺乳”着治沙人们。
驼奶如今在国内名声不显,但在国外,驼奶的食药价值已逐渐被更多人知晓,被誉为“沙漠白金”、“营养中的黄金”,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大力推广。
而嘉谷引进骆驼群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探索沙漠畜牧业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
这天,魏明从治沙前线归来,就听说骆驼群正式产奶了,不顾疲惫地跑过去参观。
在营地的周边,成群的双峰骆驼悠然自在地在草场上觅食歇息,母骆驼和小骆驼们则被牵到搭建的挤奶间内。
经验丰富的牧民一边安抚着母骆驼,一边轻声对魏明等人说道:“骆驼不是一种被长期驯养用于产奶的动物,不会像奶牛那样大量储奶,产奶量很小的,平均每峰母驼每天产量只有2斤左右。而且,也不能像奶牛那样,直接用真空吸奶器来取奶,母驼只有在确认小骆驼饥饿时,在身边吮吸才会开始分泌**,而且一次产奶时间只会持续20分钟到半个小时……”
魏明他们新奇地看着牧民的一举一动。
牧民安抚好吃饱喝足的母骆驼后,将驼羔一一对应牵到母骆驼身下吸吮了几口后,马上抓住时机启动机械挤奶,淡淡的乳香飘散在空中。
按照牧民的介绍,让母驼配合挤奶可不容易,没有3个月的驯化办不到。他也是每天和骆驼亲密接触,对骆驼的习性了如指掌,才将它们“训练有素”。
刚挤下来的新鲜的骆驼奶,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因为新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