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呢?
“所以我们对于本土优质种子的筛选,产量是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即使如此,精挑细选的国产蔬菜品种,大多逊色于同品类的进口种子。”杜为民也略显无奈道。
齐政微微点头,他对于这种状况是心里有数的。
一个蔬菜品种的培育需要从各地选取材料,通过不断杂交对其后代进行遴选,除了靠大量的准备工作和研究外,还需要在不同地区进行多年试种,此后才能大规模推广。无数次试种、筛选等实验,无不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与嘉谷合作的科研院所,很多是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乍一看,每年的经费不算少,但除去人工支出后,再具体到某一个品种上,就很难看了。
这样抠抠搜搜的投入,与国外种子企业大手笔的自费研发相比……你总不能奢求“小米加步枪”能每次都打败“飞机加大炮”吧?
当然,不是说国产品种就没有好东西。我国有些蔬菜种子在质量上是超过国外的,如毛粉番茄和长黄瓜,甚至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国外种子也是在我国一些传统种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杂交改良。但,总体来说是落后的。
“不过,加入我们的整合后,国产种子的短板大大得到了补强,综合算下来,种植我们推广的国产品种,收益也不低于种植国外品种,越来越多的菜农们才从心底接受了我们推广的国产品种。”杜为民轻笑道。
对农民来讲,他们很少考虑种子是哪个国家的,考虑的只是增产、增收。只有让农民获益,新品种就有生存的空间。
而嘉谷推广新品种,从来就不是傻乎乎地吆喝“卖我们的种子啦”,而是手脚并上,一整条“研发-育种-推广-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链砸过来,简直让对手绝望。
譬如在寿光的国产蔬菜品种推广上,嘉谷农资从科研机构筛选出了优良品种,菜农们只需要专注于种植,生产的蔬菜被嘉谷农产品供应链包销,不愁卖,而且卖得更好,菜农也就会继续选择国产种子。
一般的种子公司不会考虑如此复杂的事,也没有能力构建如此完善的产业链。所以即使在某个性状上比嘉谷推广的种子好,但优势比较单一,整体竞争力仍逊于嘉谷。
当然,若是比风险的话,这个打法也比一般的种子公司要高个好几倍。
很简单,如果不能保证一个品种的畅销,嘉谷损失的,是整条产业链的损失;再选错几个品种,分分钟会耽搁嘉谷农产品供应链一年的努力。
唯有像齐政这样的开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