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走向无序。
所以,一套长治久安的管理机制,必然是妄想。
如今的嘉谷,内部考核严格,开始趋于官僚化。这也没办法,一个公司的体量变大了,管理日趋规范,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破局的方法谁都知道,无非“改革”二字。
但是,变革必然涉及失败,或者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这种时候,愿不愿意包容就很重要了。
“有没有完美的结果,我们不要过度追求。但对于那些做变化的干部,肯定需要不断鼓励和肯定的。”这是一位不敢说精通管理的董事长的肺腑之言。
说起来很简单,但这恰恰是官僚气息最重的国企要学也学不会的,毕竟,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氛围下,说包容更像是喊口号。
魏明缓缓点头,顿了顿,说了一句公道的话:“李章的确是一位有想法的人,就看他的执行力了。”
……
从各方面来看,李章都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在嘉谷体系呆久了的人,都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因为嘉谷的条件的确是能出成绩的。不像是国内许多公司,事业是建立在沙滩上,一涨潮退潮,就颓然倾倒了。嘉谷的事业,是建立在雄厚的资本和技术积累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熠熠生辉。
同是治沙团队负责人,他的目标与魏明是不一样的。
魏明是从零起步,公司对他治沙的要求并不在于盈利,而在于开拓出一个新方向。而魏明也完美完成了目标,他不但在阿拉鄯沙漠区开拓出史无前例的人造绿洲,还产生了一定的收益。
这笔收益虽然不多,或者说与投入比起来还很少,但却证明了治沙不是纯赔钱的玩意。对于投入了数以百亿计资金的嘉谷来说,证明这一点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七载的绿色耕耘,让李章站在了新的起点。
他不但要接续魏明的开拓,还要在魏明的基业上,让嘉谷的治沙事业“回血”,而不是一个无底洞。
李章对此是有一定把握的。他能脱颖而出,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他是“沙产业理论”的忠实拥趸。
“沙产业”的概念,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即通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依靠科技、延伸链条、对接市场、创造财富,造福百姓的沙业系统工程,也可简化为知识密集型的沙产业。
在对齐政的工作汇报中,李章逻辑清晰道:“首先,我计划扩大三秦牛牛群的养殖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