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技术模型……都昭示了一点,嘉谷是真的“有料”,对得起它的扩张野心。
正如一位专家毫不吝啬溢美之词:“部分关键技术,比国外最好的技术也就落后几年。但正是因为如此,能形成整体力量才尤为难得。”
又有专家叹了一口气:“国内其他海洋牧场,完成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投放、藻场移植、底播增殖的任一项或几项工程之后,就说建成了海洋牧场。与嘉谷海洋牧场对比后,他们只不过是完成了海洋牧场建设中的一个环节——渔场环境整备而已,嘉谷至少领先了一代。”
大部分专家都暗自点头。
甚至有人觉得两者没法比较。
国内绝大部分所谓的“海洋牧场”,海面以下的状态,在感官上看不见,在数据上测不准、不实时,总体上处于“不可知”的状态,说两者是一代的差距,都是给在场一些同仁的面子了。
也有人吐槽道:“投入也是一代的差距啊,嘉谷在海洋牧场研究方面具体投入了多少经费我不知道,但人家开口就要投入三百亿做扩张,这投入力度,冠绝全国。”
一个重点海水鱼体系的研究年经费,也不过是千万级别;对比嘉谷的财大气粗,简直让人酸的不能再酸了。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与嘉谷合作研究的周院士。
周院士却是神色如常,恍若未闻。
对于海洋牧场建设而言,无论是生产资源的购置,还是技术手段的研发、环境条件的创造,都离不开巨额的资金。
国内的海洋牧场,主要是以行业部门的政府行为建设起来的,以非赢利性工程建设形式为主,往往具有一次性短期投资的性质。这样的“海洋牧场”,建成后的长期管理维护费用不足,所以难以针对海洋牧场维护效果开展有效科研反馈。
一方是吃糠咽菜,只能做些理论研究;一方是富得流油,屡屡打破国外专业公司对关键技术的垄断……对比是如此惨烈,他说任何话都像是在炫耀,不如闭嘴。
“简直跟作弊一样!”有人不平的吐槽了一句。
“什么作弊?”齐政刚好慢悠悠的蹭了过来,闻言半开玩笑道:“周院士,您可要守口如瓶,不要泄露我们嘉谷的机密信息啊!”
周院士见齐政误会了,忙解释了几句。
做评估也是要严格遵守评估规定的,嘉谷提供的资料基本是告诉评估团“这样做有什么总体作用效果”,但不会告诉评估团“具体是如何做的”。
“绝活”之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