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说的是土豆,我爸可能因为开车只听了一半觉得就是山药。我倒是猜中了,跟她爸说是“芋艿”。但这个词儿似乎对东北人来说是个陌生词,估计他们对芋头更了解些。我妈得知是芋艿后忙用非常蹩脚的普通话跟他们说得蘸酱油才好吃,然后又转头让我们再提醒他们一边。她妈则对我们喝豆浆的习惯更感兴趣,有别于其他地方,我们这里的豆浆有三个口味,除了常见的甜口,还有咸口(咸豆浆的做法就是先在碗底加酱油、味精、葱花,然后用热豆浆冲开),有些人则喜欢喝什么都不加的。在我妈说吃芋艿要蘸酱油之后,她妈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吃什么都得蘸点酱油,进而也就觉得网上说的什么“荔枝蘸酱油”也非无稽之谈。
谈话间,他爸还提到他们昨天还去了山上挖竹笋,觉得拿锄头抛开土然后往上一顶,竹笋便出来的样子特别有意思。她听到后顿时有些失落,由于我的原因,她没能去上。我觉得以后有的是机会,便跟她说下次我亲自带她去。
一路上的侃大山让我们的旅途显得并不疲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那个熟悉的景区门口。这回我们可不再像上次那样偷鸡不成蚀把米了,问清楚停车费后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好,买了门票步入景区。
由于是春节假期,所以拍戏的剧组比较少,反而游客比较多。原本我们想要径直去明清宫苑,但听工作人员介绍广州街·香港街那儿有表演,于是便先去了那儿。一路上,她妈一直拿着DV机拍摄,遇到好看的景点还会拉着我们一起拍照。应该是之前积累了丰富的旅游经验,他们全家对于取景和摆造型都很有一套。跟她们一家相比,我们就显得业余多了。我爸妈只顾着往前走,只有在被邀请合影的时候才会在阿姨的指导下站好位置。我虽然也带了相机,但在阿姨面前我觉得自己还是少班门弄斧了……
第一场表演是虎门销烟,虽然都是船只模型,但是船头的炮声和硝烟却极为逼真。为了看清楚些,我和她特意找了个比较靠近的位置。没想到激战的时候水花四溅,要不是跑得快,我俩差点就被淋成了落汤鸡。第二场是黄飞鸿笑传,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打斗戏的拍摄方式。这回我俩学乖了,和长辈们一起找了个视野好但相对安全的位置。
看完两场表演便到了饭点,我立马提议去吃这里的招牌特色菜土鸡煲,只是因为假期人实在有些多,饭店又关了些,即使开着的那些价格还高还拍长队,最后我们不得已只得一人一根肠,一人一个烤红薯,算是暂时充个饥。
吃了饭后我带着大家去了清明上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