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和那些被掠夺的国家做生意,还能和那些强大的国家做生意,
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漆器等卖到海外去,价格能翻上数倍、数十倍,赚大明百姓的银子,不如赚海外诸国的银子。
如此,大明境内的百姓就能有许多工作,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到时候商人想去海外做生意,那关税就不是三十税一了,而是一成、两成、甚至三成了,
因为我们要动用大明水师护航,震慑诸国,如此以来税收能大幅度的增加着,这其中的逻辑本阁说的可算明白?”
说到这里,袁可立转身,朝着龙椅上的崇祯行礼,表示自己讲完了。
嗡……
群臣被袁可立的结论给震的脑袋嗡嗡响,满脸的不敢置信。
开海禁这事,他们早已经在心中认定了,是早晚的事情。
朝廷自太祖开始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首先是维护稳定,禁止海上私人贸易,最终达到陆地交易,进而增加税收。
其次则是沿海倭寇的袭扰,不仅劫掠商船,更会登陆破坏沿海居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海禁就减少了海上的伤亡和损失。
其三则是维护小农经济,说白了还是重农抑商策略的延续。
但是嘉靖中后期,倭寇威胁缓和后,立刻就迎来了隆庆开关,就有了福建月港的繁荣。
明年覆灭了扶桑之后,朝廷不说立刻开海禁了,海运应该是可以的,时机成熟后再开海禁
但没有想到皇帝早不仅已经规划好了,且已经有了实质化的动作。
他们都看过《大明会典》,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太祖、成祖时期海外诸国进贡的珍奇和诸国对大明物产的喜爱。
海外诸国有三大类,一是海外珍奇:玛瑙、水晶、象牙、犀角……等等;
二是手工业原料:琉黄、牛皮、红铜、锡……等等;三是手工业品:金银器皿、涂金装彩屏风、洒金厨子、洒金文台……等等。
这些东西在大明境内可都是极为抢手的东西,也只有一些贵族才能拥有的。
而大明的瓷器、丝绸、漆器等在海外那比他们进贡大明的东西更加的抢手,一件民窑的精致瓷器在大明可能值半两银子,但到了海外,那至少值十两。
漆器那更是天价,翻个三五十倍、上百倍都是正常的,而且都是有价无市的存在。
可这些玩意在大明虽然耗费时间,但几乎是取之不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