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双粮五钱”。历史上的万历十五年,普通士兵的月饷增至四钱,家丁的月饷就升至九钱。等到了万历中后期,家丁的月饷又增加到了一两一钱五分,待遇不可谓不厚。
何况因为高务实蝴蝶翅膀的关系,北方的贸易流通相较于历史同期大为加强,间接导致物价略有下降,而因为高务实在与西班牙、葡萄牙人的海贸交往中获得了大量的白银,又使民间的通货紧缩稍有改善。
于是到了现在,边军将领家丁的粮饷已经提前达到一两二钱的水平(仅指朝廷饷银,不算其他福利、将领自行下发的补助及战利品“分红”等)。
由于兵制改革依旧只是起步阶段,而朝廷财政方面说实话也一直紧巴巴的,所以朝廷依仗家丁作战的大局面并未根本改善。如此一来,历次大规模的战役,动辄调拨数千家丁。
比如此次西北平叛,李如松就是带着自己数千辽东家丁参战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敢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直接发动那次攻击,掀开大胜的帷幕。
原历史的情况比现在更加不堪,对家丁的依赖更加严重,比如为对付崛起的满洲势力,大量家丁云集辽东,万历四十七年辽东告急,朝廷一次性调拨其余诸镇家丁六千五百名参战。
后期诸如萨尔浒等大战,朝廷也往往命令各将“听其带惯战裨将,所携家丁或千计,或百计”。如此算来,加上辽东地区各将领的家丁,最多时明朝可能集结了数万家丁作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此时的家丁战斗力还和马芳的马家骑兵、刘显的降倭夷丁时期一样,乃至于李成梁全盛时期的辽东军一样,则拥有如此多精锐士兵的明朝,为何还是打不过后金呢?没道理啊!
高务实认为,从家丁的角度来说,此家丁已非彼家丁。
在家丁发展的中前期,由于属于非正式编制,家丁的饷俸几乎全由将领自己负担,将领没有吃空饷的空间,更无这种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家丁的选拔自然极其严格,毕竟没有将领愿意在战场上自己坑自己。所以此时的家丁战斗力是真的强,胜率是真的高。
这一时期的家丁,如马家骑兵、麻家达兵、降倭夷丁等,只要自家将领觉得此战非打不可而放他们作战,别说一打二、一打三了,就算一打五的战绩那也比比皆是。像刘显在内地平叛的时候,由于对手比蒙古、倭寇要弱得多,于是连一打十的情况都不罕见。
但等到了中后期,朝廷正式承认家丁的国家编制,各种吃空饷的事就开始出现在了家丁当中。如今朝廷虽然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