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距离开火,力求用三到四轮相对准确的射击打垮敌人的军阵,然后视情况进行刺刀冲锋,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利。
有人说,那为什么前排不搞个盾牌?这是因为,即使是威力较小的中式火绳枪(鸟铳)的最小弹丸也是14毫米口径的铅弹,而燧发枪则更大很多。
比较着名的两款是龙虾兵的褐贝斯燧发枪,口径是19毫米,而法国人的1777式燧发枪,口径也达到了17.5毫米。在五六十米内,那巨大的动能足以打碎一切单兵使用的盾牌,甚至就连满清八旗那种重型盾车的盾牌,也一样可以打碎。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能打碎的……或许把戚继光搞出来的偏厢车挡板盾牌加厚是可行的,但这对精铁精钢的产量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这样的重型偏厢车在行军、作战地点选择等方面的要求势必会严苛很多,作战适应性肯定大幅降低,可操作性实在不太行。
也有人说,那为什么不给士兵配上板甲呢?
首先,一套板甲是非常昂贵的,要比招募、训练和武装好几个火枪兵都贵。有人计算过,能挡住燧发枪的板甲,其重量也不是人体能承受的。
其次,燧发枪在几十米内的穿透力,能打碎一切适合人类穿着的板甲,而且身穿板甲被燧发枪的铅弹命中,造成的伤害还要比不着甲严重的多。
被子弹撕裂的铁甲会加剧枪伤程度,所以火枪普及以后,铠甲就迅速地被淘汰了。相应的,淘汰护甲也让步兵有了机动能力,步兵有了密集、持续性火力之后,并不怕骑兵的正面冲锋,可以从容站阵。
也是因为如此,之前冷兵器时代需要兵种配合才能克制的骑兵,现在只要燧发枪+刺刀的步兵就行了。燧发枪一个很大的好处就在于,它是一个统一的战术武器。
那又有人说,士兵趴地上不行吗?
答桉是的确不行。现在还是前装枪时代,士兵如果趴地上,一般来说就没法装弹了。所以大规模的分散队形的轻步兵,直到米尼弹发明之后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后装定装弹发明之后,卧倒才变成一个有意义到战术动作。
当然,明军目前所用的制式火枪万历二式比这次锦衣卫送来的鲁密铳要先进,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万历二式专门对纸壳定装药做出了适应性改进。
这使得明军火枪兵不仅装药更快、计量更准,而且可以使用跪地装药姿势,从而在战场上形成高低两层、交替前进的“双三段击”式射击。简单地说,就是火力密度翻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