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在他的军事生涯中算是不尽如人意。但是,他担任“西讨元帅”这件事本身却开创了唐朝军事历史上的规则:即战时以“元帅官职”出现的作战部队最高指挥官,这个“元帅”就得由皇子担任。
因此,不管是初期李世民曾就任的“西讨元帅”还是后来“天下兵马大元帅”,受命领兵的皇子本人都要以战时军队最高统帅的身份带兵出征。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由于后来的唐朝皇帝全都是李世民的嫡系后代,所以身为李世民后代的唐朝帝王在设立“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一官职作为军队最高指挥官的时候,就得遵循“祖宗”的“政治正确”,让皇子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
当然,在某些时候,唐朝皇帝也会让亲王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不过因为都是李世民的后代,这倒也就无所谓了。
其二,唐朝皇帝出于提防武将造反的心理,不让武将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一点在安史之乱中体现的相当明显。
唐朝军事制度分成“府兵制”和“募兵制”时期。在府兵制时期,唐帝自然是出于天下皇权唯我独尊,提防武将造反的心理,不让武将直接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当然,除了不让武将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唐帝还对武将带兵打仗给予了其他限制。
比如,武将在战时担任的职务“行军大总管”就属于临时官职,只有带兵权,没有行政人事权和财政权。这样一来,唐朝皇帝就把武将造反的可能性压缩到最小。
随着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府兵制到武则天时期已经走向末路。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的兵役制度基本改成了募兵制,地方节度使有自行募兵的权利,逐渐成为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军阀。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叛朝廷,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全面爆发。
安史之乱不仅让盛唐“无可奈何花落去”,还给唐朝军事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皇帝虽然不让武将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但对武将的军事指挥还给了较大的自主权。
但到了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帝因为害怕带兵打仗的武将成为“安禄山第二”,就采取种种措施限制武将的指挥自主权。这样一来,唐军郭子仪、李光弼等战功赫赫的名将不仅没法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还得受到监军宦官的节制。
当然,随着宦官直接参与到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军事行动中,唐朝宦官的权利也就越来越大了。泾源之变发生后,唐德宗干脆不再信任武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