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末期两次滥铸闻名,其开国至19世纪中期两百年间谷物价格也只增长了3.5倍,折合年均通胀0.6%。
有人认为,这正是因为“认知”的根本差异。
对于封建时代的人而言,“明天”是“今天”的重复,“未来”是“现在”的复制,世界从未变化,巨大的变化早在神话中就已经完成。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便是由此而来。
封建时代的人类,也很少会心甘情愿地去贷款。贫困者在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借一笔钱延续生命,所谓“救急”便是如此。甚少听说有钱人贷款。他们只有放贷的传统。而“投资”一类的行为更是稀罕。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却是司空见惯的。
因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飞速的科技发展,与生产力提升,让所有人都具有了一个共识——“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因为“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所以一部分人类会为了明日更大的收益,而在今日背负上巨大的债务。
资本主义时代与封建时代的人类,有着根本性的认知差距。
而更妙的是,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又反过来引导了社会的发展。
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未来会比现在更好”,所以才会有人愿意投放资源进行科技研发。因为他们相信,投入进研发的钱,会切实推动世界向前,同时让自身过得更好。
嗯,所以“未来会更好”的信仰,也不完全是假象。
沿着“未来的想象”的指引,提前借用“未来可能拥有的资源”,来影响“现在”……
嗯,在古人看来,这一定是可怕的魔法吧。
只是,“借用未来的力量”终归还是有极限了。而借到透支了,进步的速度却不幸没有跟上……
或者说,如果“进步”的速度没有“透支之人”预料中那么快的话……
代价的偿还与清算就会及时出现。
这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如果“未来会更好”的共同想象因此而破灭,整个因此而成立的现代社会秩序,便会轰然崩塌。
如果不是为了“会更好”的念想,人们又何必忍受百分之五的通胀率呢?
而六龙教教主现在最需要的,是强化这一信仰。
人类的未来终归是人类自己构建的东西。而人类的想象,便是构建未来的蓝图。
若是蓝图的支撑不足,那就忽略掉细节吧。
让它真正离开尘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