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不孚众望,最终为晋王府自酿的药酒取名「贞观酿」,倒也没有白瞎了唐皇一生好名的人设。
......
华灯初上,月朗星稀,觥筹交错,佛音颤颤。
晋王府中君臣同乐,「大雁塔」下佛音缭绕,在整个三界几乎都陷入了一片乌烟瘴气之时,唯独在这长安城里,多少还能找到一丝过节的感觉。
「高明,雉奴不在,你这个做大哥的,就替为父去给各位叔叔伯伯敬碗酒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李世民看着一旁日渐稳重的李承乾,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
按理说这个要求并不算什么,甚至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完全的合情合理。
只是李世民却偏偏又提到了李治的名字,换句话说,是因为李治没在,他李承乾才有这个机会和资格去敬酒。
这句话,在场的三大桌人都听的清清楚楚的,一时间已经有人在窃窃私语了。
李承乾有些错愕地看着自己的老爹,良久,终于也弄明白了老爹的意思。
这还是在敲打自己啊?——
李世民正式通告退位,李治又时不时远离长安城而去,这几年来,都是李承乾顶着太子的名分在监国理政。
当然,李承乾自己心中很清楚,他无论如何也是没办法同李治相争的,他也早就放弃了那份不切实际的想法。
可惜,他不那样想,不代表大唐的那些臣工们不那样想,真正知道个中内幕的才有几人?
甚至,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中下级的文武上书,要求尽快确立国君位置,大唐不可一日无君啊。
这大多数的臣工眼里,李承乾既然是太子,又监国理政多年,不说有多么的出色,至少没出现过大的差错,理当位登九五啊。
文武大臣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提大唐普通的百姓,或者军中那万万千千的将士了。
就拿今日大殿中这些文武来讲,除去最核心的十来位重臣,其他人还真就觉得太子李承乾一定是未来大唐的皇帝。
于是,唐皇李世民这番话,顿时让很多人都迷糊了,也有一些人身上的酒劲却醒了过来。
「是,儿臣这就替父皇,替雉奴去给诸位臣工敬酒——」
既然老爹把剧本都写好了,李承乾自然要配合着演下去,甚至每敬到一位臣工面前,李承乾都要把李治的名字念叨一遍。
「陛下,您这又是何苦呢?......」
挨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