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卷册叫唤:“明法、明算、明书的科目材料啊!考证的快过来誊抄!”
呼啦一声,士子涌了出来:“我先!我先抄!”“卢令史,我昨日定好!”“给我明算的!”
李彦含笑看着。
这是今年的改革项目,着重于提升明法、明算、明书三科的地位。
明法是考法律,明算是考算术,明书是考翻译,需要专门解释古书中字句的意义。
在李彦看来,这类科目的人才更有专业性,对于基层治理的贡献也大,偏偏被极度轻视,之前朝廷每年选录的,只有个位数倒还罢了,所担任的也都是最低级的八九品官吏,根本看不到升迁前途。
除非真的是没有出头念想,只想混个一官半职躺平,否则但凡有些志向的人,都不会去考那类杂科。
而李彦没指望变动一个政策,就能改变鄙视链,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一旦歧视产生了,想要消除是千难万难,在这个世道,进士就是比明经高贵,明经就是比明法、明算、明书高贵许多。
没关系,既然现阶段不能并列,那就干脆分清楚主次。
从今年开始,进士科和明经科是主科,通过后可以获得选人资格,明法、明算、明书为副科,通过后可以获得学业证书,不仅提升科举排名,在吏部铨选时还能得到优先资格。
政策一公布,以前无人问津的三科,马上被学子们捡了起来。
这群从各州县里面卷出来,从来就不怕多学,而考试的火热,自然会让这些科目兴盛,从而带动潮流。
后面对待匠人,李彦也构思出类似的方式,反正只要跟当官相关,并且不是强硬的灌输,地位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正想着大局,后面传来呼唤声:“李元芳!”
现在敢这样喊他的人没几个,李彦听得反倒挺自在,转过身来:“贾士林!”
贾思博身材依旧削瘦,带着另一位学子来到面前行礼:“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备考,倒是还没感谢你给予我参加科举,获得戴罪立功的机会。”
李彦摇头道:“你误会了,一切都是陛下的决意,你到底是情有可原,罪无可赦,还是罪无可赦,情有可原,最后还要看你自己能不能考上进士。”
无论是找到杨思俭的儿子,一举摧毁了对方的希望,还是后来当机立断请婉儿入宫面圣,将政变风波降低到最少,贾思博在最关键时刻的出谋划策,都立下大功。
按理来说,这份功劳足以赎罪,毕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