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筒,筒内安放的不仅是火药,还有受其推动后射出的子弹,就像是凌道长的雷火子,威力又将更上一层楼。”
“只是竹筒和纸筒,在几次发射后,肯定容易焚毁甚至爆裂,最终这些火铳还是要用铁器来制作,才能进入全新的发展领域……”
有了【量子阅读】后,李彦大量阅读书籍,由【思维殿堂】分门别类,在遇到了凌振叔侄后,就特意整理了火药器械的内容出来,再结合未来的走向,进行了这些设计。
事实证明,能否吸引凌道人不说,凌振已经被勾起了浓浓的兴趣:“没想到林公子在炼器之道上有如此水平,只是看到了我的‘风雷子’,就能开创出这么多款普通人所用的‘火器’,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跟《三字经》一样,李彦也堕落得不解释了:“你觉得是否有可操作性?”
凌振细细看了:“如果火药真的有这般爆发力,军中又已经有了火炮的雏形,那么我是有把握将这些‘图纸’变为现实的,只是林公子设计出了这么多的版本,我们是从头再来,还是一次就位?”
李彦道:“如果各种枪炮的优劣性,如我推测的这般,那自然没必要从零开始,但技术的积累也很关键,一蹴而就的想法不可有……”
如果站在纯历史的角度上,宋朝以前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改变社会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各方面的条件都达不到,到了宋朝才勉强有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情况也不太现实。
古代其实有很多极具聪明才智的能人,也做出了不少后世看上去都啧啧称奇的发明创造,但大部分普及开来的创造,反倒是民间无名之士,在大众需求下代代演变出来。
这其中有种种原因,但一个关键因素不可忽略,那就是农耕社会的特性,导致的供给需求,让很多能人的先进发明没有用武之地。
这其实也反应出一个问题,许多穿越者以为通过后世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就能解决社会矛盾,多少有些想当然,先进的科学技术固然好,但整个社会的结构调整与适应,其实才是更重要,也是更难解决的部分。
李彦正是明白历史规律,所以在大唐世界,他哪怕大权在握,都仅仅是告知了李弘许多突破性的发展,而没有在飞升前操之过急地行动。
到了大宋世界,这里有着超自然的法术,他所想的也是与后世的科技相结合:“目前我的打算,是将火器与法器相结合,不指望大规模产生出太多,只要能武装亲卫士兵,就具备了实用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