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景王是该有座位的,按亲王规制,坐在嘉靖下首的东边。
严嵩在数年前就蒙特旨,赏坐矮墩,坐在嘉靖下首的西边。
吕芳照例,是站在嘉靖身侧稍稍靠后的位置。
如此一来,偌大的殿中,没有人跪着,君臣和睦,好似只是日常闲谈。
但场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此次交谈关系到的,或许是整个朝堂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是嘉靖接下来的话语,让严嵩和两位皇子都微微一怔:“浙江巡抚胡宗宪急报,倭国又有动静,给他们看!”
吕芳将奏报传下,裕王、景王和严嵩分别看了,脸上都露出了浓浓的诧异。
嘉靖道:“怎么?觉得荒谬?”
严嵩努力运转迟钝的大脑思考,裕王则不敢随意发表意见,倒是景王洪亮的声音响起:“父皇,这倭国竟敢兴兵侵扰我大明,实在令孩儿感到震惊……”
嘉靖冷冷地道:“我中土大明,兆亿子民,每人一口唾沫,也能将那东海的倭国给淹喽,却被小小倭寇,在东南的土地上横行无忌,烧杀掳掠!今倭寇暂平,倭国还敢兴兵侵扰,你只是震惊么?难道就没有羞耻之意!”
景王赶忙起身,裕王也站了起来,就见弟弟已经半跪下去:“孩儿何止有羞耻之意,更要护我大明国威,展我大国血性,愿从军入伍,征战沙场,亲手斩下那些倭人的头颅,献于父皇!”
这话说得挺没水平,毕竟大明的王爷能从军入伍,征战沙场的,情况都有些特殊,比如燕王朱棣,比如汉王朱高煦……
但考虑到景王的年纪,能说出这番热血的话语,总比默不作声,浑身僵硬的裕王要强。
嘉靖也没有多言,神情恢复淡然:“此言为时尚早,倭国只是稍作动向,听闻其国内兵戈战乱,处处烽火,真要犯我大明,定非寻常之辈,怕是那些修行之士,自有天师出手,你们倒是不必担忧。”
这番话语里的期待,让景王都感觉到父皇对那位新晋天师的笃信不疑,然后又听对方接着道:“对于招安汪直,你们作何看法?”
胡宗宪的书信里面,确实提到了汪直,一如历史上的抉择,比起其他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打仗又往往不能取胜的臣子,他一直持招安态度,这回更是在徐渭回归后,直接将之提到了明面上。
招安话题极为敏感,尤其是汪直这种半商半匪,触犯海禁的存在,裕王本来打定主意,第二个问题怎么都要率先回答,可此时张了张嘴,一时间又滞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