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藩属,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直接放弃,那就是连皇室都没了,除了被灭国,谁又愿意?
偏偏那位吐谷浑小王子心甘情愿地做了,而大唐则顺利接受吐谷浑之地,与吐蕃旧土连成一片,彻底掌握青藏高原的广袤土地。
但海外倭国,很抱歉,现在想要归属大唐,都是不被允许的。
李弘父子都爱民,但爱的是大唐子民,仁慈之心并不泛滥,一旦东瀛并入,都是大唐人了,谁去挖矿?谁去担着过海的风险,一遍遍的运送金银?
所以一个愿意亡国,一个则不愿对方亡国。
当然,这样的局势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等到海军壮大,可以横行海域之际,就能顺理成章地将周边岛屿全部纳入管辖,否则过于放纵,也会出乱子。
倭国使臣恳求不得,泪流满面地退下,终于轮到了大食。
大食行省总督蒲希密和拜占庭学者列昂提上前见礼,一丝不苟地完成使节该做的任务。
过程十分平淡,唯一令两人关注的,是李弘再度询问了太子的意见,由他发表了一番对于大食的看法。
不仅是他们,大唐臣子的神情都有些微妙。
现在并非太子监国,为何事事都垂问太子,让其出面?
答案很快揭晓。
当各国使臣贺寿献礼完毕,李弘缓缓起身,说出了一番石破天惊的话语:“朕诞膺天命,以抚四方,日昃坐朝,忧勤庶政,至今已有二十余载,今英华已竭,深求闲逸,欲传帝位于皇太子成器!”
伴随着这位圣人温润的声音传于殿内,场中一下子安静下来,群臣猛然怔住。
禅位?
陛下要禅位给太子?
“咦!”
就连梁上懒散等待的小黑,背脊都一下子挺立了起来。
李治当年都病成那模样了,还死死霸占着皇位,九五之尊的位置,至高无上的权力,谁舍得放下?
如今的李弘更是春秋鼎盛,圣体安康,无病无灾,哪怕近年来沉迷修行,国家政事依旧在太子监国和百官辅佐下顺利执行,表面上没有丝毫动荡之兆,确实是一派国泰民安。
为何要禅位?
杨再威是惊讶程度最低的,毕竟事不关己,大唐皇帝是谁与他并无干系,第一时间观察的,倒是群臣的反应。
然后就发现,一众紫袍高官内,唯有狄仁杰最是镇定,那不仅是身为宰相的城府,还有了然于胸的安定。
贾思博的神色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