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愿望,本身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巫山是文保基金会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考察船在这里停留的比较久。
除了这里地处中游,上下游距离都合适,方便工作开展以外,还有就是这里有不少的古镇,需要基金会将之搬迁到蜀都去。
巫山的大昌古镇就是其中的典型。
大昌古镇位于小三峡之一的滴翠峡峡口往上十公里,大宁河东岸。
古镇始建于晋,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东西主街长约三百五十米,南北长约两百米,是三峡地区保存相当完整的一座袖珍古城。
古镇地处渝、鄂交通要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的文物都有发掘。
在古代巴国时期,食盐价值巨大,大昌正处于盐道上,这里自然兴旺发达起来,一度成为「巴墟」,也就是巴国都邑所在。
《山海经》中记述「巫臷国」「不绩不经,不稼不穑」和「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讲述的就是靠盐业和运输立国的故事。
直到宋代这里盐业都非常发达,北宋着名的盐监「大宁监」,就设置在这里。
明朝崇祯十三年,「张献
忠陷大昌,总兵官张令战死」。从此,大昌发展势头急转直下。
清朝康熙九年,因连年战争、钱粮无几,民众寥寥,大昌县并入巫山县,大昌置县历史结束。
随着「湖广填川」政策的开始,外地移民不断移来,大昌人口才重新不断增加。到了光绪民国,盐业再度发达、人口稠密。
大昌镇的海拔为141米,三峡工程蓄水以后水位会到一百七十五米,大昌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繁华城镇与万亩良田,最终都将全部沉寂于大宁河水下。
古镇周围上至水口、下至手扒岩大桥、北至洋溪村的地方,最终会形成一个接近十二平方公里的宽阔湖面,成为整个三峡库区最大湖泊——大昌湖。
周至一行现在就住在古镇温家大院儿里。
「我们这里本身是不产盐的。」带着周至一行过来的镇干部说道:「产盐卤的地方其实是在巫溪宝源山,但是因为那处地方太小,无法办大盐场,于是古人又修筑了大宁河栈道,将盐卤从山中运输到这儿来熬制。」
「就是到了六几年七几年的时候,这一带的盐厂都多得很,除了我们大昌盐厂之外,还有上游的宁厂盐厂、巫溪盐厂,旁边的龙溪盐厂、洋溪盐厂。」
「但是我们大昌还有个大好处,那就是大宁河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