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洁”,在早期甚至忌讳在家生产,包括丈夫在内的男人都得回避。古时可不像现在这样可以去医院生孩子,所以往往要设一间临时产房,供分娩用。
那么,产房设在哪?该怎么布置?各个朝代是不一样的。东汉王充《论衡·四讳篇》记载,秦汉时期一般是
“舍丘墓”、
“庐道畔”,即在坟墓和道路旁边搭一草棚子,作为临时产房。在分娩前,将孕妇移入其中,生下孩子满月后,才可以抱着孩子回家住。
不少母亲在回答孩子
“我是从哪来的”提问时,往往会说
“在路边捡的”,用这样的话来忽悠小孩子。究其语境源流便与早期产房设于户外有关,孩子生在路边的临时产房内,不就是
“在路边捡的”吗?临时产房内所设简单,一般地上铺层稻草、麦秸,作为产褥,故古代生孩子有
“坐草”、
“就草”、
“在草”、
“落草”这类叫法。在铺草时,古人还要念相应咒语,据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坐月门》
“禁草法第八”条记载,宋元时期的咒语为:“铁铁当当,非公所当,是王一言得之铜,一言得之铁。母子相生俱蔑铁,急急如律令。”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孕妇分娩则大多是在自己家中,这或许与东昏侯萧宝卷有关。
萧宝卷有四处游走的习惯,却又不想让人看到,每次出行之前他就派人驱赶所经之途的老百姓,有待产孕妇之家只好将路边的临时产房改设家里。
《南史·齐本纪下》记载,有一孕妇未离开路边产房,结果惨遭萧宝卷
“剖腹看男女”。自此,在路边野外设临时产房风俗有了变化。然而,不管是在家里生还是在外面生,也不管是跪着生还是坐着生,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的,就是古代女人生孩子,真的相当于过鬼门关。
“儿奔生,娘奔死”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就连西魏皇帝元宝炬的皇后、康熙的皇后都死于难产,可想而知古代女子生孩子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生孩子,真的是听天由命,动辄就是一尸两命的下场。别的不说,单单是一个胎位不正,就能让产妇九死一生了。
哪怕是顺顺利利的把孩子生下来了,产妇也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因为还要闯过产后血崩与产褥热这两道关卡。
在分娩的过程中时,胎盘与胎膜会随着胎儿的降生一同娩出,如果胎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