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足足叫田家有买了好几十斤糯米呢,糯米一买回来就倒在大木盆里用水泡上,泡一晚上,明天就能用小石磨磨浆子过汤圆面了。
除了做汤圆面,老胡氏还打算做些糍粑。
这两样,都是寻常农家都舍不得做的金贵东西,便是遇上个大丰年,实在嘴馋,要做也是一样做个一两斤尝尝味就不错了。
毕竟,做这两样都要大米,白米和糯米都贵着呢!
要做五十斤糯米的汤圆面,老胡氏便打算也打个三十斤米的糍粑,遂去隔壁问了刘婆子要不要打糍粑,她就有个大对窝,以前丰年一起在她家打过。
刘家今年粮食收得好,够一家子吃的,老刘头和刘大升又去南山脚拾整荒地挣了几百文,后刘大升两口子都在老许家做工,一天就是二十文,还有老刘头两个人帮着做做工村人的饭,每天也有五文钱的工钱,这般一算起来,刘家今年的日子也好着呢。
听得老胡氏来问,刘婆子当下就道:“打!今年我家也做十斤米的!你啥时候泡米?”
“糯米刚买回来,我泡了些做汤圆面,剩下的就和了白米泡上打算打糍粑的。”
刘婆子一听,赶紧道:“那行,我这就让大升往镇上去,买二斤糯米八斤白米回来泡上,后儿一早也就能打了!”
“八斤白米掺二斤糯米?打出来会不会不糯?”她都是按六斤白米掺四斤糯米来的。
刘婆子摆摆手,“够了够了,糯米放多了太糯,吃着太粘牙,我这牙口吃不了!”
嘿嘿,糯米比白米还贵上五文一斤呢!买八斤白米和两斤糯米就是两百六十文了,这对他们家来说,也是个奢侈年了,还要就钱过年多割两斤肉,也过个好年!
想着,她看了看老胡氏,犹豫了犹豫,道:“他婶儿,我瞧你家的豆腐干也是柏树熏的,也是像熏腊肉那样腌制的?我想着今年也熏两块肉,你家豆腐干听说好吃得很,我便也想买几斤豆腐也熏熏!”
说罢,又怕老胡氏多想,赶紧道:“我晓得那是你家挣钱的东西,我就是熏来自家吃吃,不会往外头传的。”
提了一大块肉进了院子的许三花正好听到这话,不由接嘴道:“就是像腊肉那样熏的!豆腐熏干了缩水着呢,十斤豆腐熏干了可能有五六斤就不错了,刘奶奶,你家要坐豆腐干,就多买几斤,要不然熏干了不剩啥了。”
豆腐比起肉便宜多了,十斤豆腐也才二十文罢了,听许三花一说,刘婆子便打算那就买三十斤豆腐!少买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