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牛。这没有牛,田地产出也不足,粮食不够,自然人是吃不饱。人吃不饱,也不会多生养。”
“大唐最缺的是人口。”
“精彩。”柳木击掌以示赞同。
柳木说道:“大唐最缺的就是人口,那么敢问李世叔,如何让人口进入暴发期。”
李野王摇了摇头:“除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外,却也想不出还有什么良策,愿闻柳驸马高见。”
李野王一拱手退了回去,他没敢接柳木的这一声世叔的称呼。
这不是看不起,而是身份差太远。
柳木此时站了起来:“各位叔伯、爷爷、太爷爷。晚辈没读过多少经典,但杂书还是读过不少,有些浅见如果说错请指正。”
没人接话,柳木也明白此时没必要等人接话。
柳木继续说道:“先说人口锐减,秦末之乱、汉武征匈奴、汉末三国温混战、晋八王之乱、隋过度征役。”
“讲的好。那么贤侄这头一条就是,内乱、滥征、穷兵。虽然说汉武征匈奴是保家卫国,但确实是造成了武帝年间人口锐减过半。隋征高句丽,更是如此,战没错,但战略不当。柳木贤侄高论,当赞。”
说话的是李延寿,赵郡李氏的族老,论辈份与李渊同辈,名士。
朝廷数次请他出仕,他最终答应,但却不当官,愿意修史,作为一个学者,他自知不擅长官道,所以修史他愿意参加。
“当赞。”数人表示认同柳木的话。
“那晚辈就再说些狂妄的话,这第二条就是退耕。隋末之乱,有太多的人趁机占据了大量的土地,甚至任由其荒芜。这件事情会伤及无数人的利益,怕是难办。”
众人点了点头,这话在理。
谁甘愿把自己名下的田地无偿的交出来,这种事情不可能。
“那么,摊丁入亩。废除人丁税,依拥有田地数来交粮税。增加三个新税种,头一条叫工坊税,拿纱坊来说,以其拥有的纱机、产量、销量等等,来定一个税,也相当于田亩之税,此事很难,难在定规矩。”
崔源开口说道:“有人无田,却有千架织机,怕产出不比万亩良田少。这事若当真能够实施,怕是仅定个规矩朝堂上就要争论半年之久。”
“半年不算久,争议也不怕,只要规矩合理。”
五姓七望事实上已经商量过了,他们愿意把土地拿出来就是看到了倭岛那边的变化,倭筑紫岛上的唐人百姓用的就是亩税法,其中问题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