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民都不认可他,认为他是杀人魔,不得民心。
谁掌握话语权,谁就掌握民心。
话语权都在读书人手中,都在地主老爷手中,在士绅手中。
不过,大明王也不是一味宽容对待官吏大户,凡是名声不好的,统统就地正法,给百姓出气,以此邀买民心。
这番做派,果然比第一次造反更能凝聚人心。队伍终于有了自己的纲领,有了基本的行政衙门构架,等到明年收税,有了钱粮,就能扩大地盘,一步步稳扎稳打,迟早将整个金州,甚至将隔壁州府统统吃下。前提是,能挡住朝廷前两波攻势。
平州金州反贼起,烽火燃烧,消息传到京城,引起朝廷哗然。
大明王死灰复燃,能预料。
郭大春是什么玩意,这个人从哪里钻出来的?竟然是边军都头。朝廷的兵将,为什么要杀官造反,这里面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必须好好问问兵部。
兵部:……
关我屁事!
饷银给了,虽然不足数,但确实是给了。去年,趁着金州反贼被灭,从老皇帝那里薅了一笔银钱,不但解决了金州平贼大军的赏银,隔壁平州也跟着沾光,来了一次换装。
就说说,兵部有什么责任?
郭大春造反,分明是地方官府贪墨过重,边军将领将旗下士卒视作家奴造成的。这是经年顽疾,非兵部的责任,而是打老祖宗起,边军制度就出了问题。
兵部推卸责任,户部则指责兵部贪墨军饷,吏部指责兵部选将制度存在漏洞,应该让吏部掺和一脚,就能避免千千万万个郭大春。工部则指责兵部拖了后腿,耽误老皇帝修宫殿和园子,礼部弹劾兵部乱弹琴,不懂教化。
总而言之,郭大春造反,必须由兵部背负起责任。
至于大明王,那个,这个,还得看平江侯。平江侯能剿灭大明王一次,自然能剿灭第二次,顺带将郭大春也给剿了。
老皇帝一点都不慌,还在按部就班的修道求长生。
他穿着一件道袍,摊开胸脯,手持拂尘,花白的胡须垂到胸口,光着脚在太极宫内走来走去。别说,还真有一股子仙风道骨的味道,前提是忽略他眼中的阴狠。
“区区大明王,还有那个……”老皇帝记忆有点混乱。
“郭大春。”邱德福小声提醒了一句。
老皇帝冷哼一声,“就这两个人,朕能杀他们一次,就能杀他们第二次。”
邱德福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