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庞然大物吐蕃崛起。
悲剧的是,吐蕃崛起后,让大唐连吃败仗,新罗也从原本的顺服变得不臣。
朝鲜半岛仍是祸患,高句丽相当于灭了个寂寞。
战略目的大失败。
李治现在之所以对于吐蕃这么重视,也是希望挽回错误,他很想留下好的后世之名。
其实这点李治不用担心,他老婆登基成女帝,后世就没什么人在乎这些了,全冲那最劲爆的黑料骂。
而弘化公主也为母国据理力争:“吐蕃狼子野心,早早选好了时机,他们入侵时,大唐的关中收成不好,遭遇天灾,再加上北方有战事,才无法两顾!吐谷浑是我们的领土,难道别国不来援救,也是有错么?”
角尔冷笑:“是啊,唐人不来救援,确实不为错,可他们为什么要鼓动我们往祁连山迁居,最后却根本没有实现承诺?”
弘化公主哑口无言。
显庆五年(660年),吐蕃对吐谷浑入侵时,李治起初是命令吐蕃不得进攻的。
那个时候禄东赞还活着,面对大唐的要求,表面上不敢反抗,生怕唐军调转枪头过来打吐蕃,便阳奉阴违,表面上俯首称臣,实际上趁势猛攻。
李治见无法阻拦,就颁布移民政策,让想要避战争之祸的吐谷浑百姓,迁居入祁连山。
朝中不少大臣看出吐蕃不臣之心,认为此举无法成功,建议还是得先把吐蕃打服气。
但李治没有采纳,迁居政策也没有撤回。
然后就发生了角尔悲呼的事情:
“我妻儿本想避祸逃难,却被吐蕃人把守住赤岭的隘口,唐人根本没有派军队来接应,全都绝望的被困山下!”
“那几年赤岭山中,全是我族的尸体,饿死的,冻死的,遍地都是!”
“唐人呢!唐人承诺我们移居的住处呢!”
听着角尔声嘶力竭的喊声,众人沉默以对,李彦也心中叹息。
李治一拍脑袋定下移民政策,又不付之于军事行动,被吐蕃一堵,难民就全涌在边境,死伤无数。
那些拖家带口,心向大唐的吐谷浑人,到死都没能登上大唐的土地,基本上都葬身在赤岭之下。
直到总章二年(669年),吐谷浑都真正亡国了,李治才下令收回移民政策。
这个过程中,积攒了多少仇恨,因此大非川之战时,噶尔家族能拉出二十万吐谷浑士兵参战,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别说那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