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哉?”生死存亡的关头,各地大名七拼八凑,共计三十二国,还是凑出了十一万联军,号称三十万之众,与大明三万精锐决战,宁可玉碎,也要将侵略者赶出日本。
酢由于军情被汪直早早探明,俞大猷和戚继光率领的明军最终于天神山大败三十二国联军,敌营一个接着一个溃散,当场踩踏都不知死了多少,剩下的也全部被俘虏。
这群俘虏,如今就被朝鲜军看守。胡宗宪问道:“贼兵降后,可有不轨行径?”崔弘毅就等着这么个问题,本要顺理成章地道明来意,但与胡宗宪的视线一对,心头倏地一紧。
两位分属不同国家的朝堂重臣眼神交流了一霎那,崔弘毅抿了抿嘴唇,原本要说出口的话却是变了:“正要禀告部堂,近来军中似有疫病横生,死者众多……”胡宗宪道:“是么?”虽然是简单的一句反问,崔弘毅的心头却是一松,叹了口气道:“千真万确啊!”酢胡宗宪点了点头:“战事之后,往往多发大疫,劳烦贵国好好处理尸体,不可让病情蔓延到百姓身上。”崔弘毅道:“一定!一定!”之前日本人稍有反抗,立刻血腥镇压,挥起屠刀的都是朝鲜将领,明军只负责前线战场。
双方有着默契,大明不问,朝鲜不言……但现在,朝鲜将领做了那些事情,崔弘毅便觉得不能再独自扛下去,要与大明
“分享”,没想到事到临头,还是忍了下去。实际上,朝鲜对俘虏营下手,原因有三。
第一是粮草实在撑不住了。酢朝鲜去年灾荒,粮食本就不多,供给明军太算是尽心尽力,自己人饿着肚子都没关系,生怕上国的不舒服了,外交生出事端。
但对于日本降卒,朝鲜就不可能自己饿着肚子,供给对方吃食了。再者明军主力终究是要退走的,不可能全部驻扎在岛上,如果日本国内依旧保留着十万青壮战力,等到他们缓过气来,惶惶不可终日的就变成朝鲜了。
这两点原因,其实是历来杀俘的通用理由。杀俘和屠城不同,屠城往往是泄愤与威慑,杀俘基本都是考虑到粮草与有生战力。
当然这种行为的性质更加恶劣,素来为人所不齿,白起那般战神式的人物,在历朝口中也有不少恶评,
“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则不可为外人道也。
酢胡宗宪却是洞若观火:“四国之地,金银矿产居多,不可为贼寇所得,这亦是你我需要操心的大事啊!”崔弘毅先是怔了怔,然后忍不住喜上眉梢:“下臣定当竭力!”胡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