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甚至,在打仗之余,马谡还不忘为天子分忧。他治理的陇右,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朝廷的铁票仓,羌胡归心,府库充盈。由他主张推行的天子讲学,在后来由他的太子学生推广为了选考制,并最终演化为了影响后世两千年的科举制度。”
“如果说丞相是后世文臣的标杆的话,马谡就是后世武将的标杆。他的忠与明,深刻的影响着后世的所有武将。”
“在马谡病逝之后,刘禅第一时间给出了谥号“忠毅”致果杀敌,勇而近仁曰毅。同时忠毅通忠义,算是给马谡一生最好的写照了。”
“正如丞相谥号“忠武”成为文臣的最高谥号,马谡的“忠毅”也成为了日后武将最高的谥号。”
“是不是看到这里就觉得挺好了?实际上马谡安排的后世里智慧同样不差呢。”
“马谡在世时,常与姜维邓艾论道,打仗时也常引以为幕僚。当时军中都认为,大将军的继任者应该从他们两个里选。”
“但是到了最后,马谡却选择了车骑将军柳隐为继任者。而在柳隐之后,更是选择了默默无闻我张嶷,而非他信任有加的姜维邓艾,这其中讲究可大了。”
“我们都知道,马谡是一个儒生,兵法激进好战。”
“但事实上呢,他确实一个信奉道家治国理论想人。在教育太子时,他常说“宁为文景之治,不为汉武之才!”相比于穷兵黩武,他更倾向于对大国无为而治,常言“霸王之道杂之!””
“也正因为如此,在选择继任者上,马谡否决了好大喜功的邓艾与梦想封狼居胥的姜维,反而选择了温和的柳隐与张嶷。”
“据《后汉书》记载,马谡死之后,整个大将军府地动山摇。不管是文臣武将全都悲痛无比,太子甚至都多次哭晕过去。唯有柳隐与诸葛亮面色如常,所做所行都宛如平常,这才顺利的稳住了人心。”
“随后在的三年里,他代替了马谡的位置,与诸葛亮又合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在炎兴四年,诸葛亮病逝长安而葬于长安之东时,也是柳隐顶着巨大的压力稳住朝局。”
“从他这一系列的表现可以看出马谡的眼光之毒辣。昔日那个成都城外的守门都尉,如今已是季汉的栋梁了!”
“柳隐在任的这十二年时间,经历了好几次大事。从马谡病逝到诸葛亮病逝,再到太子登基,每一件事都可能引发举国骚动。但在柳隐不动声色的掌权下,季汉平稳的完成了新老两代的权力交接。”
“最起码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