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实在是过于刁钻了。
杨博看着张四维,又看着王家屏和范应期的背影。
眼下大明朝的大臣们,早已经没有了恭顺之心。
每个大臣,看似对小皇帝的讲筵格外的重视,但张四维、王家屏、范应期,和朝中那些个大臣们,有几个认认真真的看过小皇帝和张居正,在文华殿到底奏对了些什么?
侍读学士可是每天都会将奏对的每一个字都抄录下来,但凡是真正的关心陛下的学业,翻一翻那些起居注,就会知道给小皇帝上课,绝对没那么容易。
杨博看过,认真的看过,他看过那些奏对,就知道小皇帝的秉性,葛守礼去了只会白给,所以派了两个学士去丢人。
读书人嘛,脸皮都厚,丢一点也无所谓。
葛守礼以为自己是出工又出力,就是捞不到好处,但其实,杨博在保护葛守礼,不是杨博护着,葛守礼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杨博已经提醒了张四维,但是看张四维一脸迷糊样儿,杨博没有进一步的提醒。
小皇帝阳光开朗的表面下,是怎么一副面孔呢?
杨博靠在太师椅上,继续说道:“嘉靖四十年,严嵩老迈,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举荐了舅舅欧阳必进入朝,严世藩以他父亲的名义,上奏说:举亲不避嫌,以慰老境。”
“严世藩借着父亲的名义,给世宗皇帝上了一封密奏,世宗皇帝只能应了下来,让欧阳必进做了礼部尚书。”
以慰老境,意思是举荐欧阳必进,是为了宽慰老迈的严嵩。
但是这封密奏的最大问题是严世藩以他父亲的名义上奏的。
杨博继续说道:“后来群臣不满,欧阳必进被罢免,世宗皇帝怕寒了老臣的心,就亲自下旨宽慰严嵩,严嵩闻之,大惊失色,赶忙进了趟宫,禀明了圣上,他不知道此事。”
“严嵩自从夫人走后,就再也不视事儿了,严世藩背着严嵩不知道做了多少的事儿,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藩被斩首,严嵩被抄家,削掉了官身回乡,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严嵩,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去。”
杨博为何突然讲起了六年前的旧事?
刺王杀驾的案子,到底谁在背后做的?
高拱吗?高拱要是有那个胆子,现在也不在新郑闲住了,就算高拱有这个胆子,他也没那个实力,往宫里塞人,简单也不简单。
杨博很怀疑是张四维做的,因为杨博在拉拢张居正,而张四维对晋党党魁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