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再过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但同样,父母不必为孩子日后的生活辗转反侧,也是孝顺。”
自由不算是舶来概念,比如庄子有逍遥自在之说,但松江学派的自由,和泰西的确有些关系,王谦倒是将自由和儒家固有的孝,联系在了一起。
把自己安顿好,不让父母过分的担心,是自由也是孝顺。
其实王谦有的时候,觉得陛下有些可怜,这种可怜,有种家里的丫鬟可怜公子日子不好的滑稽感,但王谦站在势要豪右的立场上,为人臣为人子的立场上,确实觉得陛下可怜。
陛下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不让李太后、陈太后担忧了,十年如一日的尚节俭,十年如一日比拉磨的驴都辛苦的勤勉,有的时候王谦面对陛下的时候,有种面对家里老头子的错觉。
王谦活到了快四十岁的年纪,才明白了不让父母担心是孝顺。
陛下似乎很早就明白了,诚然,生杀予夺大权是一种人间至上的特权,但,江山社稷之重,让陛下承担了这个年纪不该承担的重担。
有舍有得,因果循环。
“很好。”朱翊钧并不知道王谦心理活动,王崇古终于不必过分担心孩子的未来,的确自从王谦中了进士,其实很少犯些致命的错误,以王家的权势,王谦不杀人放火,就足够平安喜乐一生了。
王谦的判断很快就被验证为了正确,不是交易行的驰道票证一飞冲天,而是各地巡抚纷纷上奏请求政策的支持。
绥远有矿,第一个修驰道,巡抚们都认同了,但是其他两京一十三省,是不是也应该修驰道?
其他巡抚还需要朝廷的支持,这南衙闹得最欢!
你北衙修了五条,我们南衙龙兴之地,作为两京之一,是不是也可以修五条?
从南衙到北衙、从南衙到襄阳、从南衙到松江,从南衙到福建、从南衙到广州,我们南衙也要修!还不用你朝廷出钱出力,修桥补路的活儿,南衙自己建了!
朱翊钧看着南衙六部尚书都察院科道言官们的上谏,颇为挠头,新任应天巡抚李乐,上任的第一把火,直接烧到了北衙,请命皇帝的准许自筹修驰道事宜。
朱翊钧收到奏疏后,召见了张居正和汪道昆。
“南衙这么有钱吗?”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
张居正略显无奈的说道:“按理来说是没钱的,但是这两年清丈,稽税院稽税留存地方,南衙十四府留存了五百万银子。”
“这五百万两银子,算是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