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字每一天都在变动,有新纳入的,有失去的,有叛乱的,有解决叛乱的……
并且,这些变动还并非只是发生在边疆地带。由于星界隧道的特殊性,有时候忽然在某个本来位于腹地的星系,忽然就由于发现了一个新的星界隧道,就变成了前线了。
连具体有多少个帝国世界都搞不清楚、只知道是个百万左右的数量级。
军事方面也是一样,帝国勉勉强强可能知道有多少个星界军、帝国海军编制,但这些也都是纸面上的编制,实际情况也是搞不懂的。有权力新编星界军、海军的部门、机构、权贵可太多了,根本没法统计的过来。
连这些都弄不清楚,那就更别说各个世界上的人口情况、产业情况了。
基本的信息都搞不清楚,还统治呢?统治个锤子!
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帝国当前这种自上而下的五级架构——神圣泰拉、宙域、星域、星区、行星,再加上各地方强自治的政治体制,也是无可奈何的。
在这个架构里,独立性最强的,就是行星总督,他们在自己的星球上,几乎是可以为所欲为的。阻止他们这么做的唯一原因,仅仅就只是单一星球的力量不够强大而已。
星区首脑是个裱糊匠,略过不讲;
星域元首又是个重量级的。
中间三级架构之中,地位最重的就是星域政府。独立性特别高,可以留存帝国税,对于麾下各星区的任命有控制权,可以调配星域内的星界军和海军。
每一个星域政府,都像是个实权地方诸侯。
而再往上的宙域政府,其实像是个诸侯盟主的形象。
一般宙域政府都占据着最为发达的一个星域,本身就是最富有最强大的地方诸侯,再有行政权力加持,各个星域政府也要一定程度上听从命令,这就像是个诸侯盟主的样子,但宙域政府很难直接控制每一个星域、星区。
整个结构有点像是封建制度,但又跟封建差别很大,毕竟官员任命还是从神圣泰拉政府下来的,也不存在自行继承权力。
顾航当然不喜欢这一套,他的联盟始终坚持着高度的集权,作为中央政府,联盟政府对于直接控制的区域的掌控程度是很高的。
但到现在,现实因素压在身上,好像也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了。
思索之间,顾航脑袋里隐约也有了一些成型的想法。
正好此时,会议上有人唤他。
顾航回过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