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苏州组建新商会,也是给陛下办事,若是出了纰漏,同样是人头不保。”
许显纯看他一眼,听出这话是在表达立场,沉声道:“你怎么就能确定,在我北镇抚司得的好处,会比东厂更丰厚?”
“掌使问的好,这是一副好墨迹呀…”
黄华堂起身走到许显纯放在看的书画旁观看起来,称奇一番,在许显纯愈发阴沉的眼神中悠然回道:
“傅应星是东厂魏公公的亲侄子,平日更以‘舅父’相称,权势滔天呀!在下这份天大的功劳给了他,岂不可惜?”
许显纯明白了,冷笑:
“倒话很难听,倒是话糙理不糙…,这确是一份天大的功劳,也有可能是一份让我掉头的差使。”
“掉头的就只有你一人而已吗?”黄华堂哈哈大笑,走到许显纯面前,弯腰附耳,轻声道:
“在其位谋其职,堂堂锦衣卫之首若是没有这点胆子,今后还如何为皇家办事?”
许显纯抬头凝视,目光炯炯。
“那就劳烦黄东家再表露一些诚意出来了。”
......
小巷深处,一座几十间正房,数百间厢房、偏宅的大院,正掩隐在一排浓密的大槐树下,气派的门首也被两株柳树笼罩在翠绿色的柳条中。
隐约显露出的红色双扇门上,镌刻着天启二年题上去的套话——“官运亨通如江河,财源茂盛达三江。”
看样子,这便是户部侍郎,天启三年会试的同考官李元荐府第了。
李之令进京赶考,正是暂居于其族叔李元荐府中。
黄华堂应邀来到府门外,见到院门紧闭,连个看门仆人都没有,便猜到此时里头该是正商量什么大事。
环视左右,此处浓阴遍地,由于槐、柳交盖,这院落虽大,却显得清凉幽静,别有洞天。
这的确像是东林名士居住的府第,好像京中桃源一般。
只是据黄华堂目测,这样大的府第费用只怕不低,户部侍郎虽为正三品大员,但想要买下这样的院落,却是根本不可能。
看起来,这位东林名士,在其清流之名背后,该也是有些故事…
带着这样的心思,黄华堂上前敲响大门。
不出意外,李之令此前该是已经打过招呼,仆人开门询问以后,便就紧张兮兮将他领入府中。
来到一处偏宅门口,仆人径自离去,留下黄华堂一人。
窗帘静静地垂下,房门纹丝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