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朕意已决,阁老不必再劝,回去让那些还打着劝谏心思的大臣们,也趁早死了这条心。”
“太祖皇帝起于微末,经逢乱世,人命如草,常说乱世当用重典,朕亦深以为然。”
“这次民变事后清查起来,虽然苏州可能会血流成河,但是江南七省,都会太平。”
“朕的这个心思,阁老明白吗?”
说着,朱由校微微侧目,斜睨过来。
温体仁连忙垂眸下去,不敢于皇帝对视,颤声说道:“陛下所言甚是…”
“是臣糊涂了,臣优柔寡断了。”
“不过阁老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样吧,告诉傅应星,颜、赵、李三家,那些名单上的官员、士子照抓不误。”
“被蒙蔽、蛊惑的百姓,也都是苦命人,许那些有家有室的外放它地,不要牵扯太多。”
温体仁这才放下了心,纳头便拜:
“陛下仁德,天下百姓必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歌颂天恩!”
“行了,你下去吧。”朱由校一摆手,待温体仁离开,冲一旁侍候的王朝辅说道:
“将这副字帖抄习百遍,给在朝为官的每一个人,都送去一副,就说是朕让他们好好读读。”
“天地总不公,该死的,不该死的,日日夜夜,死的人多了,朕又岂能顾得过来…”
“畏首畏尾,做得成什么事?”
自语一句,朱由校自嘲地笑了一声,转身道:
“摆驾,坤宁宫。”
......
苏州之事到了第三日,已经全然都搞清楚了。
起码,官府放出来的消息是这些,暗中还有没有其它的内幕,这便不是一般士民所能知道的了。
在黄得功平定民变的第三天一早,苏州府衙在全城各地都放出了告示。
这份告示,标志着这次苏州的乱子,总算是告一段落。
听闻官兵重新控制了苏州城,乱象宣定,许多躲藏到城外的百姓,都是陆续回来了。
为了将那些东林士子和财阀们的交易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不仅官府告示,《京报》中也详细的刊登了此事。
根据告示中所说,苏州民变,不是简简单单由士子鸣冤造成,官府宣示出的事情真相,令许多人都是后脊背发凉。
苏州百姓爱戴的所谓清官,苏州知府寇慎,被东厂在府中查出近三十万两的现银。
除此以外,在苏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