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是你的老师?”戏志才和钟繇都不由的异口同声的问道。
“自然,子聪怎么会拿这件事情撒谎?”刘琦看着戏志才和钟繇的样子不由微微一笑道,并没有在意他们言语之中的那股难以置信的质疑。
“无怪乎名师出高徒啊,既然刘公子是蔡伯喈大师的弟子,那么想来在这书法上的造诣应该是不会差了。”钟繇不由的兴奋的说道。
原来其实他对于刘琦能够在书法之上有所造诣也不是那么抱有信心的,不过是惊讶刘琦能够在看见颍川书院门楣之时,能够看出门楣之上的“颍川书院”四个字的不凡,当时就觉得刘琦在书法之上一定有着一定的造诣,不过却不是抱有多大的希望,只想着能够碰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一番就满足了。
不过现在听到刘琦乃是蔡邕蔡伯喈的弟子,钟繇不由有种捡到宝的感觉,天下人都知道蔡伯喈书法乃是一绝,那作为蔡邕弟子的刘琦想来也不会差了。
看着钟繇兴奋的样子,刘琦不由的无奈的摇了摇头,暗道自己真是给自己找了个事儿啊。
“既然刘公子乃是伯喈先生的弟子,想来也不会差了,元常和你的交流你倒也不算吃亏。”戏志才已经从刚刚知道刘琦是蔡邕弟子的信息之中回过神来,沉吟了一下说道。
“嗯,小子还请向元常先生讨教了,小子这厢有礼了!”刘琦对着钟繇说道。
“有礼了!”钟繇对着刘琦回礼道。
“既然刘公子师从伯喈大师,那么我请问了,刘公子对于这书法的历史又知道多少呢?”钟繇见到刘琦同意了,于是率先问道。
“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最早的古汉字,是商代中后期的刻在龟背之上用于占卜的文字和金文,而我个人叫前者为甲骨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著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过于繁杂成为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