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廉价酒的代名词,又被称为劣酒,长期饮用这种酒的当地人身体状况可想而知。
对于西里西亚经济的衰落,普鲁士政府还是十分关注的,但是前后的几位高官都将其简单地归结于底层民众的懒惰,以及目光短浅和缺乏远见。
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普鲁士政府并没有制定保护性关税用来保护其纺织业,反而还说服德意志关税同盟打开市场接受来自于英国人的纺织品,以换取向英国出口木材和农产品的权益。
长期以来与俄国的贸易,一直都是普鲁士发财致富的关键所在。
然而1833年之后,俄国统治的“大波兰”地区纺织业开始兴起,俄国人为了自身利益设置了贸易壁垒,断绝了普鲁士向东倾销的可能。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奥地利帝国重夺贝尔格莱德的这开疆扩土的伟大壮举,给普鲁士高层敲响了警钟。
他们认为在当地经济不景气和龙头产业衰败的双重打击下,西里西亚人也很可能像贝尔格莱德的塞尔维亚人一样,一枪不发就投入了奥地利的怀抱。
但实际上,起初由于宗教问题,西里西亚人对于回归奥地利并没有太大期望。然而随着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奥地利帝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有些人不得不开始重新考虑起这个问题了。
粮食危机期间由于普鲁士各级政府赈灾不利,让很多人不得不选择背景离乡。
与之相反,奥地利主动启动了大量以工代赈的计划,而这些工程并没有说明外国人不可以参加,尤其是德意志人想伪装成奥地利人并不困难。
监工们其实早就接到授意,不去理会那些北德意志来的德意志人,甚至弗兰茨还特意派人在德意志邦联内部散播这些消息。
书友中不少年纪小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乞丐是什么,也不太清楚为啥有乞丐。就是一群以乞讨为生的人,靠人的施舍过活,通常讨取零钱和饭食,后来被二维码所淘汰。
产生乞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天灾、流行疾病、战争等)所导致的基本生存条件的丧失而走上乞讨之路。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类型的乞讨者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的生存需要,即吃饱穿暖,不至于被饿死冻死。一旦基本的生存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一般就会放弃乞讨走向新的生存方式。
还有就是职业乞丐,不过在此时的欧洲,这种类型乞丐并不多。当然并不是当时欧洲人多高尚,而是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