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供兵力展开的面积十分有限。
所以无论斯蒂芬·卡尼派多少去攻打要塞,但是能直接与守军交战的只有一两千人。
卡尔·费迪南德大公之所以弃守圣帕斯夸尔便是因为这个原因,反观圣加布里埃尔要塞狭窄的地形不利于大兵团的展开。
同时还能迟滞对方的推进速度,这段时间刚好可以用来解决可能会出现的“后患”。
现在这种局面是美国人最不愿意见到的,因为这种消耗战可能会打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直到有一方承受不住伤亡为止。
而约翰·泰勒的命令是三个月之内必须结束战争,否则就会给美国造成巨大的负担。
可现实问题是在遭遇夜袭之后他的士兵士气便跌入谷底,而新兵们对于战争认识不足,每一次进攻都会付出惨重的伤亡。
其实那只是斯蒂芬·卡尼的视角,因为只要城墙上大炮一响美军进攻部队就会连滚带爬地往回跑。
但实际上由于美军并没有采取线列进攻,而都是成散兵队形,所以炮击并没有造成多少伤亡。
再加上美军的低迷士气,除了最初的攻击,几乎没有人会傻到跳进壕沟去直接进攻奥地利方的城墙。
虽然他们也有很多次都进攻到了缓坡之上,但是滑膛枪的精准度毕竟有限,即便是只有不到五十米命中率也十分感人,所以美军的士兵损失并不多。
反步兵火箭弹倒是能在这种距离上高效杀伤步兵,问题是奥地利在加利福尼亚的兵工厂造不出这种新式火箭弹,甚至连标准的小铁珠都生产不出来,只能在里面装些钉子和铁片。
同理炮弹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因为当地的工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武器生产大多是靠铁匠和制枪匠。
这实际上是弗兰茨想要弱化当地的反抗势力,并且让其对奥地利工业产生依赖性。所以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武器装备主要是靠从奥地利进口。
在平时奥地利会利用自己在中美洲的殖民地向加利福尼亚运输物资,但现在有美国海军的封锁,卡尔·费迪南德和约翰·西纳就只能自食其力了。
约翰·西纳并非庸才,得到费迪南德大公战胜的消息之后就开始派人高强度地劝降加利福尼亚海岸线上的这支美国海军。
至于后勤问题,约翰·西纳已经将那些用于生产民用产品的工厂转为临时的兵工厂。
同时又从美军的俘虏中招募了一批工匠,这些人在参军之前就有不少人是制枪和铁匠学徒。
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