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罗仙尊,只是传道过程当中透露出来的些许零碎,便已经足以令在场不少仙尊有着画龙点睛,醍醐灌顶一般的功效了。
当然这其中可不包括杨君山,毕竟其有着儒族至圣所留的碧玉竹简,在颜宗圣的点播之下却是如鱼得水,感悟颇多。
在琴音传道终止之后五日,竹林之中从入定当中醒来的仙尊已经超过了近三分之二。
这些仙尊从传道之中所得虽各有不同,但有的仙尊却恰巧因为一个卡在瓶颈处的小难题在听道后被解决,从而使得修为在霎那之间提升了一个小台阶,从而得到了在场诸多仙尊的祝贺。
而参加大罗仙宴的诸多仙尊的感激以及欠下的因果,便足以令儒族受用良多。
又过得三两日,竹林之中从入定之中醒来的仙尊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三。
然而此时笼罩在竹林上空的天地本源之气,相比于汇聚的最巅峰之时,也仅仅只不过少了一半多一些而已。
以至于竹林之中醒转过来的其他仙尊,偶尔扫过几位仍旧在入定当中的仙尊时,目光之中总也含着一缕艳羡之色。
而在这仅剩的几位仙尊之中,包括荀淑父子在内的星崖一脉赫然在列。
不过率先有所突破的并非是杨君山,而是荀爽,这位荀氏之中的后起之秀,荀氏八龙中最为出色的荀六龙。
“苦学多年,今日就是成道之时!”
只见儒袍飞荡的荀爽身前漂浮着一张张淡金色的圣页,一直砚龟不知何时出现在虚空。
灵动乖巧的墨女张口喷出一股馨香的浓墨,小老头似的笔老通体绽放着白色的豪光,被荀爽握在手中。
荀爽运笔蘸墨,然后在圣页上再次写上三个字:《易经注》。
三个字突然发出淡淡的金光,一股淡淡的圣道气息扩散而出。
“早闻荀六龙善治《易》,此次竟然要为《易经》做注,好大的气魄!”
一旁早被此间动静吸引的儒族诸仙,当下有一位忍不住开口。
儒族以《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为核心,儒族发展十万余年,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注疏体系。
可以说后辈想要再将五经注解是极为艰难之事,就看颜心远这位大罗宗圣,柳家那位宗圣,成仙数万年,至今也为注出一经就知了。
此刻荀爽这位不过黄庭境的小修,趁着登仙之际,不但要注释五经,还要注释其中最为晦涩难懂的《易经》,就可知众仙的震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