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有所表示,李至刚的这一举动,却早已惊动了太子的人。
解缙尚未戴罪,李至刚就先一步入了狱。
知道有人暗中搞小动作,盯上了老大哥解缙,太子党人也暗中着手起查……
……
京城汉王府内高手如云能人似鲫。
立刻就有人将此事报于汉王知道:“太子的人,已经在找金常了。”
太子汉王明争暗斗如火如荼……
“送盐的人只知道送的是盐,收盐的人也不知收的是谁的盐。我不能令父皇失望。”
金常知道的有点多了。
金常本不该知道得这么多,他虽然与京城诸多达官贵人都有交际,却也只是生意上的来往,且并不是汉王朱高煦的人。逍遥楼也轮不到他来作主。
逍遥楼的侯太监才是汉王的人。
逍遥楼,表面上做的是赌坊生意,暗地里还帮着京城高官做着钱庄生意,说白了,是藏钱,用林鳞游他们那时代的话来说,是洗钱。
以防日后家产被抄,还有后路以备四处打点,东山再起!
当然,这也不是逍遥楼赚钱的主要手段,再怎么也不敢从高官们兜里掏钱啊!
他们的主要赚钱源头,是那些从各地来京办事或者侯补的官员们。
那个时候,来京办事或者等候授官,除要养着自己的长班马夫轿夫一大群人,各处关系打点交际、生活起居开销算下来都是一大笔费用,即便是富有的官员也难以承受,更不要说还未入仕等待候补的人员了。
于是只能举债度日。
在京城专门有一批向这些官员放债的人,当时称为京债。
京债的经营者有贵族、官吏、商人和一般富豪,而逍遥楼,正是此时最大的京债债主。
京债利息极高,有加二、加三、加四之说。
所谓加二,比如借出一百两银,须先扣除二十两作为利息,到手八十两,但仍按一百两计息。
若是加三,就是扣除三十两,加四扣四十两,以此类推,不管加几,借多少就按多少计息。
借债的基本都是官员,白字黑字,岂敢赖账?急于赴任,各种开销又必不可少,也只能这样饮鸩止渴。
也许,这就是为何一大堆新任官员踊跃参劾李增枝的主要原因吧!毕竟李增枝,是逍遥楼的大东主。
汉王也有一大笔钱银存在逍遥楼,用以钱生钱,毕竟谁会嫌银两太多呢!毕竟他养着一大帮门客,光靠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