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被结结实实的卡了脖子了。
在2009年之前,阿里也是“IOE”采购大军的一员,但随着国内市场的用户高速增长,特别是“双十一”等活动的举办,天量的数据随之产生,阿里发现“IOE”架构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
用人话来说就是——
“数据量太大,IOE装不下。”
就算是三家的高级工程师来到阿里,也无法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你想扩大“双十一”的消费者人数,前提是你的技术能承受得住这么多人同时下单,但现在由于“IOE”性能的限制,阿里就无可奈何了。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究研院的王坚士院就跟马芸提出来说能不能开发自己的服务器,做自己的数据库,完成去IOE化。
但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
博米公司早就已经走在这一条路上了。
刘光然思考着说:
“虚拟化技术在系统中广泛应用,但对规模庞大的业务支撑系统实施全面的云化改造,至少面临三个问题:
首先,是资源灵活分配与调用的问题。
虚拟化技术能将大的计算资源切成小块,但这些切分出来的计算资源能否灵活调用,是否可以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计算能力,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倘若资源池内无法进行系统间的灵活调配,不但达不到提升整体效率的目的,甚至可能因系统间资源调用时的产生消耗过大,导致系统效率反而降低。
其次,是应用软件如何与硬件的云化适配的问题。
IOE厂商在软件方面下的功夫很大,在提供附加功能的同时,也很注意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而面对X86开放平台以及开源软件,很多软件需要重新开发或定制开发,应用软件的开发量增加,也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这也意味着,在新型的技术架构下,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合一,开发者要承担双重开发工作量。
第三,是建立与支撑系统云化配套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引入云计算技术实现了计算资源的灵活调配,但对系统的维护管理来说,可能是引入了一场灾难。
传统的分工界面、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等,都会随着系统云化程度的加强而逐步变化,尤其是对于软件的维护,将面临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考验。”
用人话说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