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冗官”弊政没单独列出而已。
还不如让嫡长子袭爵呢!
反正爵位又不多给工资,食邑多少已经成为荣誉称号,只有“食实封”才能真正领到钱。
比如我是一个侯爵,“食邑1500户”屁用没有,仅能证明我地位高、面子大、资历足、子孙恩荫更重。再加一个后缀“食实封500户”,那才等于有真金白银可领,每月有12.5贯的足佰工资(每户每月25文钱)。
而“食实封”属于特殊封赏,一百个贵族里面,可能只有三五个。
朱氏父子不搞恩荫官制,那就必须搞爵位世袭,但又必须吸取历史教训。
张镗已经回到开封,正在跟石元公研究爵位。
朱铭非常给面子,张镗被封为“鄄侯”,石元公被封为“范侯”,都是以他们家乡而名的。
张镗嘀咕道:“俺食邑两千户,食实封一千户,每月能领25贯钱。三代降一爵……唉,懒得去算了,还是直接赐钱赐地划算。”
一个食实封的侯爵,待遇就是每月能多领25贯工资。
石元公也感觉特别扯淡,这世袭爵位还不如旧宋呢,而且还搞什么三代降一爵。
旧宋的爵位虽然没直接好处,但间接好处一大堆啊。
旧宋爵位越高、食邑越高,自身的闲职官阶也就越高(俸禄按官阶给)。同时,子孙荫官的等级也就越高、人数也就越多,世世代代都能在朝廷领工资吃白饭。
如果子孙当中,有人考取进士,而且正巧还有恩荫资格,那就更牛逼了——末榜进士都能获得状元级别的初授官!
石元公琢磨道:“新朝把恩荫官制断了,食实封应该更容易吧?封邑数量肯定也比旧宋更多,否则九等爵位就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张镗说道:“肯定还有别的好处,只是现在尚未讲明白。”
所谓好处,即是特权。
父子俩还真没给太多特权,也就在建筑、服装、礼仪等方面,给予拥有爵位者特殊待遇。
另外,就是官办的文武学校,各等爵位的子孙,有相应的直接入校名额。不用跟平民子弟抢过独木桥,他们读书的起点,可能就是很多平民子弟的终点,但具体授官还得看考试成绩。
当然“食实封”肯定比旧宋慷慨,一个食邑三千户的贵族,满额给食封才每月75贯而已。
另外,有了爵位必给虚职(也可能是实职),官俸按照品级来算,等于爵爷们能领双工资(爵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