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府城有四位官员,可以住在衙门的后院,分别是知府、通判、指挥使和县令。
其余官员,要么住官方宿舍,要么自己买房或租房。
大明开国之初,地方官员不得在其辖地内置办房产,但这个规定早就已经没人再遵守了。
但是,相关法令并未废除,关键时候可以发挥作用。
谢衍就住在黄州府通判厅衙后院,前院皆为通判厅下属的主要办公机构。他身为家属不方便过去乱逛,因此直接从厅衙后院的侧门出去。
顺着砖砌围墙绕了半圈,谢衍来到厅衙侧前方,盯着衙门大堂外的屋檐看了一阵:“厅衙的前院房屋是重建的吧?”
王昇说道:“不太清楚。好像失火重修过,我以前听谁提过一嘴。”
疫情期间,谢衍窝在家里,除了之外,也不是什么正事都不干。
他最初想要考研究生,读古建筑维护和修复专业,一边复习着各种考研科目,一边自学了许多古建筑知识。
他居住的厅衙后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而厅衙的前院办公区域,又是典型的明清建筑。
从斗拱样式就能轻易看出,因为明清建筑的斗拱更小,简化了屋顶构架的结构,可以节省木料和增大建筑空间。
看来这个时空的大明,不仅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就连建筑技术也在进步。
身为土木老哥,谢衍对其他领域不熟,他首先观察的自然是各种建筑。
在城里溜达一阵,谢衍发现多为两层砖木结构,也有一些三层、四层、五层建筑,仅只有一层的平房反而不多。
这些民间建筑,也基本属于明清风格,因为大量用砖来砌墙。
秦代用砖铺地、砌台阶;汉代增加了用砖来修墓室;南北朝出现砖砌佛塔和城墙……宋代开始用砖来修建房屋,但仅限于墙体的下半部分。
元代出现全砖墙的民居,并在明代成为普遍做法。
谢衍这一路乱逛,发现黄州府城内的民居和店铺,大部分都采用的是全砖墙体。
谢衍走到一面砖墙下方,抠出砖缝里的小块灰料,用手指用力捻了几下,嘀咕道:“水泥的,强度不高。或许我可以靠改进水泥来赚钱……呃,水泥怎么烧制来着?”
现在的大明,已经有好多个种类的水泥。
民间普通房屋,用的是一种人工配料的早期水泥,类似1820年代发明的“英国水泥”。它的优点是成本低,不挑剔生产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