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来说。
杨沅现在还不曾入仕,更不是一個可以说话不负责任的台谏官。
如果他的判断失误,尤其是这样一桩重大事件,判断失误导致宋廷的应对失去先机的话,会酿成重大损失。
那时便说他是国朝罪人也不为过,可就要毁了他一生前程了。
这个状元这么莽的吗?
万俟卨也有些奇怪,他毫不怀疑朝中宿将老臣中,有人能看出金人此番仓促行事,只是为了给宋人施压。
因为大宋先帝走的太仓促,金国那边根本来不及准备,是无法来一场说打就打的战争的。
然而,一个新科进士,圣人文章学的透彻些倒也不算稀奇。
于政经文教各个方面的施政经验尚嫌浅薄幼稚了,更不要说对关乎两国战争的问题说三道四了。
它根本就不是一场战争本身那么简单。
这背后不仅牵涉到两国政经军事各个方面的考量,甚至还要对敌国君臣的立场和倾向非常了解才能……
是了!这个杨沅曾经潜伏金国十年之久,他对金国当然非常了解。
想到这里,万俟卨微微一笑,又阖上了眼睛。
他本以为,将在朝会上指出金国这一次只是虚张声势的,会是杨存中、张浚这样的老将,没想到会是杨沅这个新人。
不过,不慌,一切仍旧在掌握之中。
……
大佬们私下里或眉来眼去,或暗自思忖,对于杨沅站出来的举动各有揣测。
主要是很多人不相信杨沅一个年轻人,会对这样的国之大事,主动提出见解,甚至主导了话题。
这和主张为岳飞平反不同,那件事平或不平,于杨沅而言,没什么严重后果。
但是误判敌国形势,又误导了君王的话,后果就严重了。
所以他们怀疑,这会不会是旁的什么人借由杨沅这个新人之口来推动此事。
这种事他们也常干,自然本能地做如此猜测了。
其他朝臣们却在认真倾听着。
杨沅此番奏对从各个方面的分析,都是有理有据,这就很容易叫人信服了。
有一些大臣在强调某个论点的时候,坚持抓住一个“仁”或者一个“礼”,就滔滔不绝起来。
似乎朝廷只要掌握了“仁”或者是“礼”就无敌了,就能应对国内国外的一切问题。
其实,除了极少数读书读傻了的呆子,大部分这么说的人,他自己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