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瑗狠狠地白了兄弟一眼。
他可是巴不得杨沅立的功劳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宋的利益啊。
唯一的麻烦就是,该如何赏赐杨沅。
君王不能赏罚分明的话,天下人该如何看伱?
鹅王捏着下巴想了一想,忽然两眼一亮,说道:“对了,大哥你改元之后,准备改制设立的那个都察院,打算如何定它的品级?”
赵瑗道:“之前杨子岳有过提议,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监察御史,正七品。”
“改了改了,从都御史到佥都副使,全体调低一级,二三四品改为三四五品。
杨沅现在的实职是临安府通判,从六品的官,如今因功连擢三级,不过分吧?
到时做一个佥都御史,五品的官,旁人挑不出不是,也给杨沅留出了再升再赏的空间。”
赵瑗两眼一亮,欣然道:“使得,这个法子好。”
可怜好好一个都察院二品大员,就因为不好安排杨沅的缘,这哥俩私底下一核计,就给调了一个大档,变成正三品了。
鹅王道:“大哥,就杨沅这功劳,光是一个佥都御史还不够吧?”
赵瑗道:“自然不够,不但不够,为兄还想加大赏赐,千金买马骨!”
赵瑗是雄心勃勃地想在他手中收复故土,立不世功业的。
可是保守派势力至今仍然占着上风,这是一件很客观也很无奈的事。
实际上,现在金国内乱,照理说保守派势力只要不瞎,就该转变立场了。
也确实有一些曾经力主和议的官员改变了立场。
但是作为一个因为同一政治理念而形成的庞大的政治团体,是不可能轻易转向的。
转向就意味着要投向对方的阵营,投向对方阵营就意味着要附人尾骥,而那也就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政治利益。
所有的“党同伐异”,都是从不同的政治立场而开始,以立场来聚拢同道,变成权力之争结束。
更何况,保守派的对立阵营,又是以武将居多,这更涉及到历史悠久的文武权力之争,就更加不易转变立场了。
因此,金国现在给予的机会,哪怕民间,都有许多有识之士看清楚了,但庙堂诸公,就是有人“看不见”,而且能想出一万种看起来非常合乎逻辑的理由去拖你的后腿。
不是因为他们蠢,而是他们的既得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