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诸如张澄、曹泳等人,斑斑劣迹,难以尽数,可最终呢?
他们都将家产转移,然后罢官为民,亦或贬官地方,就算是受到了惩罚。
这和太祖、太宗时候、真宗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时贪赃枉法严重的官员哪个不是死刑。
等等,太宗?真宗?
不是说太祖皇帝立过诫碑,勒令后代皇帝“不杀士大夫”吗?
太祖皇帝自己不遵守也就算了,太宗皇帝是他的弟弟,不遵守勉强也能理解,可真宗皇帝没道理也不遵守啊?
到底有没有这块碑?
学生们的精力旺盛,同时也有的是时间,几千名学生整日研究这个问题。
他们遍翻各种史籍,结果还真被他们考据出了一些东西。
在这个没有电脑,各种资料的储藏和检索极其麻烦的年代,也只有这些学生,才有这个条件去进行如此详尽有力的质证了。
他们发现,这个所谓的太祖誓碑最初的源头,竟是通过建炎元年从金国逃回宋国的大臣曹勋之口传出来的。
也就是说,在此前的一百多年,全无记载。
这么重大的事情,你纵然对外秘而不宣,但是起居录等重要的宫内记录上也不应该没有啊。所谓保密问题,对于史官可是从不保密的啊。
而且,后来的皇帝并不是不想杀啊,学生们在翻阅典籍的时候发现,宋仁宗庆历年间,曾经发生一桩案件,高邮知军姚仲约放纵盗贼。
事情发作,皇帝震怒,宰相富弼认为该杀了他以儆效尤,但是名臣范仲淹上书反对,并且说服了仁宗。
而范仲淹与富弼针对量刑问题辩论的原话是有记载的,范仲淹是这么说的:
“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且吾与公在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它日手滑,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
首先来说,祖宗以来,真的是未尝轻杀臣下吗?
太祖、太宗可都没少杀,也就真宗朝变少了。
然而天下已经传了三代,一切相对稳定下来,刑狱较之从前变少了,本也正常。
再者说,就算如此,当时范仲淹说的也是“祖宗未尝轻杀臣下”,而不是不杀。
他的理由更是“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它日手滑,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
这……,这和祖制就没什么关系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