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士卒将那些信全都烧毁,他问糜旸道:“主簿,此信能令孙权退兵否?”
王洪是看过那信中内容的,但他不知道糜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糜旸笑着对王洪言道,“我此信表面上来看,是向孙权宣明利害,令其主动退却,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但其实,这是吾的离间之计。”
听到糜旸说这是他的离间之计,王洪不解。
只不过糜旸点到即止,并没有对此事作过多解释。
他只要保证孙权看到了这封信就好。
而从孙权命人烧毁书信的举动来看,他已经中计了。
糜旸故意在信中末尾点明,他知道全琮知道上书一事,就是要让孙权心中对全琮起疑心。
在当世的三大君主中,面对怀疑的人,刘备会选择查明真相,以信义感化,曹操会直接选择人道毁灭,唯有孙权,最多疑,却又多虑。
糜旸的那封信也许不足以令孙权对全琮起杀心,但却足以令孙权陷入杯弓蛇影的境地中,就如后期他将死之时,看谁都觉得有可能背叛他一般。
只要做到这点就好了。
只要孙权对全琮起疑了,以全琮深厚的江东世家背景,哪怕是糜旸坐在孙权的位子上,都不会将此事当做单一事件看待。
更何况那天然对江东世家不信任,多疑阴狠的孙权呢?
而只要孙权将他的疑心,迁移到众多江东世家身上,那些江东世家出身的将领,在他怀抱疑虑的这短时间内,是不会得到他重用的。
历史上的陆逊哪怕功勋卓着,对江东的稳定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却最后也是因为孙权的疑心,被孙权活活骂死。
更何况如今声名不显的,在孙权看来没那么重要的陆逊。
而且糜旸今日施下的这离间计,不单单是为了抑制陆逊。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孙权的疑心越来越重了,他一定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两军对战,上下离心,兵家大忌。
破孙之机将至。
糜旸遥望近几日一直显得十分阴沉的天气,他想起了近几日来,一直在军中的那个传言。
糜旸对王洪吩咐道:“唤坦之前来见我。 ”
...
遥远的荆北,此刻在汉水两岸,正各自对峙着数万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
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