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封是这么想的。
至于糜旸,心中也对刘封说的原因感到有所感慨。
每个人犯错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是事出有因。
但刘封却忘了一件事,那便是他因为自己的私心而犯下大错,差点导致刘备的大业功亏一篑,那他对得起刘备吗?
人人都有私心,但何曾见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因为自己的私心,而枉顾恩主大业的?
刘封之罪情有可原,但法不容赦。
当刘封的话语传到刘备耳中后,他的脸上浮现了不可思议的神色,他没想到他一直器重的长子,心中怀抱的竟然是这种诛心之念。
他担心刘禅将来会对其下手。
一向以真诚待人的刘备,因为心中的难以置信,不禁身形不稳,向后退了几步。
那种诡诈之想,诛心之念,是什么时候开始侵蚀他的孩儿的。
这时刘备想起了他曾就刘封一事,问诸葛亮以及法正的看法。
诸葛亮与法正的看法都是杀。
当时刘备还不理解,为什么他最倚重的两位谋臣,给出的建议都是这个。
现在刘备明白了。
诸葛亮与法正并无私心,他们会作出如此建议,是因为刘封的身份太过特殊。
刘封既是刘备名义上的长子,又是他曾经的嗣子。
且刘封的拒不发兵的行为,已经透露出他已经开始拥兵自重。
在这种事实之下,若将来刘备及诸臣百年之后,依刘封刚勐的性格,再不受到任何人制衡的他,很可能会起兵作乱的。
….
到时候以刘封的能力,加上他那特殊的身份,可能会让刘备打下的天下,陷入一场巨大的内乱中。
毕竟相比于已经步入老年的刘备及诸臣,刘封春秋正盛。
刘备看着眼前这个向其叩首的长子,脑海中不停回想起诸葛亮与法正的建议。
感情告诉他,不能杀,理智告诉他,要杀。
就在刘备脑海中正在天人交战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一个最近异军突起,并且比刘封更年轻的人。
有他在,足以制衡刘封。
最后刘备看向四周群臣,他下达了他的王命:「刘封拥兵自重,屡抗王命,罪不可赦。」
「但念其往昔战功,特免一死。」
「今剥夺其所有官职,送回成都拘押在府邸,非王诏不得外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