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州的“君主”,别驾就是权力仅在州牧之下的一州“丞相”。
而法邈婉拒糜旸的理由,除去别驾的权力十分深重外,还因为由于别驾的地位,所以往往一州别驾会是由当世名士担任。
法邈自认为,以自己目前的名望,不足以担任梁州别驾一职。
法邈心中的顾虑,糜旸倒不是不知道。
只是既有州牧,必有别驾,而目前他麾下的人才中,唯有法邈才适合担任这一职。
于是糜旸笑着对法邈言道:“有才不在年高,自桓灵以来,天下年轻身居高位者不知凡几。”
糜旸这句话说的是事实。
每逢乱世,就会有许多英才迸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乱世中年轻人更容易出头。
当年群雄割据的时候,许多名震天下的英才身居高位时,亦不过二十多岁而已。
在说完这点后,糜旸接着言道:“况你出身关中名门,以你家族之名望,你任别驾在世人眼中亦不会太过于遭受人非议。”
糜旸说的这点也是事实。
扶风法氏可是史书明确记载的名士家族。
能得惜字如金的史家特地记载这一点,可见扶风法氏在天下间亦是有名望的。
在连续说完这两点后,糜旸最后说道:“文殊,你无须妄自菲薄,我今年亦不过二十余岁而已。”
“既有二十余岁之州牧,不能有二十余岁之别驾乎?
当年恩师仙逝之时,曾嘱咐我们兄弟要齐心协力,今恩师仙逝不久,难道他的嘱咐你就要忘记了吗?”
什么叫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这便是。
当糜旸将他的话都说完后,法邈的内心已然发生动摇。
身为法正之子的他,自然不是清心寡欲之人。
方才之所以婉拒糜旸的征召,无非是担心天下人非议。
现在在糜旸的言语之下,他心中的这层担忧渐渐消散,他自然就不会再有拒绝的心思。
只是在接受糜旸的征召前,法邈微微抬起头看向糜旸言道:“在君为君。
虽然邈与州牧有兄弟私谊,然一旦邈成为州牧的别驾,那邈就一定会为州牧尽心筹划。
不知州牧可否答应邈的五条劝言?”
见法邈还未上任,便有五条劝言献上,糜旸自是高兴至极。
他笑着对法邈言道:“文殊,你且言之。”
迎着糜旸期待的目光,法邈对着糜旸进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