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刘巴感到不自安的是,他心中真正想服侍的明主不是刘备,而是曹操。
最关键的是,这一点刘备也知道。
也许刘巴的这个选择让人很不解,毕竟刘备一向待他不薄,他本身又是汉室宗亲,只是当世士人择主很多时候讲的是一个性趣相投。
刘巴之所以想拜曹操为主,那是因为曹操是个雄略之主,他御下治理朝政的手段很对刘巴的胃口。
若是曹操是糜旸的君主,那么无论糜旸再如何优秀,曹操都不会对他一点防备都没有。
再加上有着两汉外戚作乱的先例,曹操不可能不对糜旸做出制衡。
在刘巴的想法之中,曹操的这种御下方式,才是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最佳手段。
但是刘备呢?
刘巴是个性格很矛盾的人,他一方面怕刘备忌惮他,但另一方面又清高自傲,不愿为讨好刘备而结交张飞。
刘巴这种矛盾的性格,也体现在他的为臣理念上。
哪怕不想侍奉刘备为主,但只要他是刘备的人臣一日,那么他就会为刘备好好办事。
正因为这种性格,所以刘巴无法对现今大汉的隐患视而不见。
从本心来说,刘巴本人并不厌恶糜旸,但他却忧虑糜旸的进一步成长。
人性本恶,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一旦君臣的界限模糊了,历史中发生的事都会再度发生的。
可为何这么简单的道理,陛下与丞相为何都不懂呢?
刘巴用不解的目光看向诸葛亮。
面对刘巴不解的目光,诸葛亮轻轻叹了口气。
刘巴不知道刘备下一步要做什么,但是他却知道。
所以刚刚他想劝一下刘巴,希望刘巴能早日从这处泥潭中抽身。
但可惜的是,从刘巴现在的眼神以及方才的话语中可知,刘巴是劝不回来的了。
政见不同可以商量磨合,但若理念不同,那接下来就只有分道扬镳了。
刘巴不知道的是,有些事诸葛亮与刘备不是不懂,但他们却选择相信。
诸葛亮叹气之后对着刘巴言道:“子初所言我知道了,陛下不会对大汉陷入动荡无动于衷的。”
说完这句话后,诸葛亮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他起身来到刘巴的身前,将手中的文书交给刘巴观看。
刘巴虽不解诸葛亮为何会突然取出一份文书,但他手上的动作却一点都不慢。
他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