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梁州新政真弊大于利,朕当会下诏让梁州牧停止施行一切新政。”
当刘备的最后一句话飘荡在整个大殿中时,大殿中今日早有准备的诸多大臣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君无戏言!
很快的在这种激动的心情之下,就有一位大臣出来对刘备进言道:
“夫古之贤主,审惟臣行,以定国常。探其四乱,辨其四危,则国势不乱也。
何谓四乱?《管子》曰:内有疑妻之妾,此家乱也;庶有疑嫡之子,此宗乱也;朝有疑政之臣,此国乱也;任官无能,此众乱也。
何谓四危?又曰:牧伯不得众心,国之危也;臣民不和同,国之危也;擅兵自傲,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
今左将军在梁州独断施行所谓新政,是为疑祖宗法度,此是国乱之兆。
左将军又让臣下作威作福,未经审讯便屠戮一众良民,此乃任官无能,是众乱之兆。
国乱,众乱之兆已现,至于四危,左将军又条条皆有犯之。
凡为君主者,法术明而赏罚必者,虽无言语,而势自治;
法术不明而赏罚不必者,虽曰号令,然势是乱。
尧、舜拱己无为而有余,势理也;胡亥、王莽驰骛而不足,势乱也。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陛下再创大汉之基业,乃是不世出之明主,怎能因为左将军之危乱之举而有损清名?
又怎可以对左将军危乱之举而无动于衷?
明主审法度而布教令,则天下治矣。
故臣恳请陛下依法论治左将军之罪!”
当这位大臣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番话后,他便抬起头看向坐在御座上的刘备。
率先出身对糜旸发起攻击的,正是对糜旸早就心有疑虑的刘巴。
而以他的身份率先出来对糜旸进行攻击,无疑让在场的许多大臣都动摇起来。
刘巴的文采是没的说的。
在他引经据典,条理清晰的论述之下,别说那些本来摇摆不定的大臣了。
就是原本打定主意要支持糜旸的大臣,在听完刘巴的论述后,心中的想法都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
坐在御座上的刘备看着他的同宗大臣,竟然会第一个出来攻击糜旸,他心中有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明明孔明已经给他机会了,但他为何还是不珍惜呢?
只是虽然心中对刘巴的选择感到遗憾,但刘备知道现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